嘉鱼簰洲湾的春节故事

云上嘉鱼报道  冬日的长江水静静流淌,两岸的居民一大早就坐船来往置办年货和拜年。河堤之下,一排排二三层的房屋在白杨树之间齐整地坐落。

东流的长江水,在湖北咸宁嘉鱼县却西流30里,形成了簰洲湾,1998年,一场洪水让这个鱼米之乡为全国所知,19年过去,这个镇的人们生活是否有变化?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村镇的不少人家,听他们的过年故事。在这个只有一条繁华路的镇里,春节期间人群熙熙攘攘,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颜色。

中堡村成了新型农村社区

从簰洲湾镇驾车穿过一条条乡间小路进入中堡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约百米长的文化栏,一幅幅当年的抗灾图片与文字赫然提醒着这里曾记录历史,与抗洪史相对应的另一主题是新时期的“中国梦”。

从文化栏一眼望去,一条约一公里长的两车道水泥路两边,清一色是两层楼的民居,这里的居民全部都是当年洪灾转移出来重建家乡的村民。

从去年开始,村里就开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了农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可以在这里办理医保、社保、婚育、建房和缴费等13项手续,农村电商也开始流行,中堡村村委副主任沈强和介绍,“2016年村里人均纯收入12000元,获得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3700多人的中堡村,大约一半都出去务工了,以广东省和浙江省为多。”沈强和说,“过年大家都回来了,村里又热闹了。”

村民骆训宽一直住在这里,这些年对村里的变化感受深刻。他还记得19年前的那个晚上,“当时刚刚天黑,大堤溃口,洪水袭来来不及堵住,一切都被冲刷走。”骆训宽回忆,后来群众转移出去,灾后就迁移到了中堡村重修家园。“现在大堤都被加固了,再也不会倒了。”

“现在的生活就好了,自己在家承包土地种地,有时还承接一些活儿,子女在外边务工。”骆训宽谈起现在的生活喜笑颜开,不愁吃穿还有结余。

他的女婿孙振旭在广东惠州打工,5年前就离开老家去惠州了,现在在一家电子公司做车间管理,每个月有6000的收入。他与妻子在老家认识结婚,然后去了同一公司打工。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收入还是让他比较满意。

“过年回家的票不好抢,发动了家里人一起抢,能抢到什么就坐什么。”孙振旭说,他最终买到了20日的高铁票回家,平常老家都没人,这次准备待到初八再回广东。

现在他的妻子、两个子女和一个老人共5人都生活在惠州,在惠州待了5年,虽然已经习惯了那边的生活,但是他没有想过在那买房定居。“有一天我还是会回湖北,看看能不能自己做点生意。”孙振旭说。

15年前离乡南下东莞打工

现在中堡村里已经找不到当年洪水的痕迹,家家户户户从门口看上去颇为现代化,都是独立的几层房,不少门口还停放着小车。

今年46岁的张忠勇就是这个村外出务工的一员。1992年,他就离开家乡南下东莞打工,当时他本来在村里小学做代课老师,每个月60元,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他决定出去闯荡。

“那时东莞打工一个月有900,比待在村里高多了。”张忠勇说。

最初是在东莞的陶瓷厂打工,后来他就萌生了单干的想法,在几个行当之间犹豫辗转了几年,最终2006年张忠勇选择在东莞石碣镇筹建了自己的工厂,转做工业用品和化妆品的包装材料。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40多人,张忠勇工厂的营业额逐年扩大。“基本80%实现了机器生产,虽然营业额增长了,但利润率还是很低,因为是纯代工。”张忠勇坦言,尤其这几年原材料和人工费都逐渐上涨,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了。

“我也想转型,但还是感觉比较困难,不知从何转起。”张忠勇谈到未来,既有信心但又有些许迷茫。但有一点他很清楚,在外面再干些年,就会回家养老。“生活条件好了就不愿远走了,都不想聚少离多。”

在东莞一待就是15年,这也是他回家的第15个年头。从最初的坐车回到如今开车回,这是旅途的变化。“我农历十七就把厂里的事情安排好回家了。从东莞开车回来一共花了14个小时,今年天气好还不堵车。”张忠勇笑言。

“每次回家感觉都不一样,家里越变越好了。”张忠勇感慨,今年门口的路上新装了路灯,栽了景观树,村里还建了老人活动中心。他的父母本来也在广东和他一起生活,这两年家乡条件变好,也选择回乡养老了。

张忠勇自己则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大四在沈阳读书,儿子跟随他在东莞读高中,父母生活在老家。只有过年,大家才有机会聚在一起。

“家里的房子2015年又重新装修了,这个房子也是1998年洪灾过后政府出钱资助修建的。”谈起当年洪灾,张忠勇依然心有余悸,虽然当时他不在家,老母和幼儿却在老家,一直担惊受怕。

“现在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我打心底里高兴。”张忠勇期待家乡更好,虽不常在家乡,但心却从没有远离,因为他明白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归故土。

一个春节加工上万斤鱼丸

在簰洲湾过年,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佳肴就是鱼丸,所谓“无丸不成席”,长江水回流的滋润,让这里成为天然良港和江鲜聚集地。

现年50多岁的毛继春就是做鱼丸的老手。大年三十,他还忙着帮别人做鱼丸。“现在每天大约做1000斤,有七八盆丸子,春节期间要加工上万斤鱼。”毛继春说。

“鱼丸都是草鱼做的,去鳞骨留肉,自来水洗三次,再绞肉。100斤鱼要配十五六斤肥肉,20个蛋清,再加上生粉,生姜,味精,香葱反复打捶,经过大火蒸腾,一笼笼白嫩的鱼丸就诞生了。”说起做鱼工序,毛继春滔滔不绝,鱼丸的价格也是随着市场行情变化,现在鱼价要8块,成本变高,鱼丸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毛继春做鱼丸做了30年,最开始也是从师学艺,后来自己也带了五六个徒弟,现在都单干了。“我做丸子不偷懒不作假,等我做到拿到退休费的时候就不做了。”他笑言。现在每年除了春节大规模做,他平常也会承接酒席做鱼丸。毛继春的儿子女婿都在外地餐馆打工,过年也回来帮忙了。

鱼丸上桌,年饭才齐。镇里的居民杨成锁如今70多岁了,一大早她就在忙着准备年饭,“今年做了18个菜过年,家里人都回来了,心里高兴。”今年是她与老伴50年的金婚,他们一直待在家乡从未离开,于他们而言生活就是简单的三餐和儿女幸福。(王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