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嘉鱼】嘉鱼莲藕的传说

莲藕在嘉鱼古代呼“水芝”,由于茎中有多孔,后又称“水藕”,因生长在沼泽浅水域的湖滩,又俗称“湖藕”。

嘉鱼藕相传首产于蒲圻湖,湖岸边居一后生,父母早亡,孤独一人,名叫西良。一天,西良下湖捕鱼,打了大半天的网一无所获,正准备收网回家,犹而不决的最后又撒了一网,在收网时,打到了只五彩斑斓的蚌壳;西良把漂亮的蚌壳拿回家放在澡盆里养着,第二天,西良一觉醒来,炕头闻到饭菜香,一连几天如此。西良感到非常奇怪,夜里就留神观察,午过三更,忽然澡盆里金光闪耀,蚌壳变成了一美女来与西良相会,始初西良感到害怕,女子说;“你长期一人居湖边,人勤劳,既忠厚又善良,女子愿意与你结为夫妻,百年好合。” 西良听了捷眉耸立,心里直打鼓,又惊又喜,后一连几天才安下心来。时间一久,此事被县官知道了,县官强行美女到县衙作妾,美女不从,随从者就抓打西良,美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从口中吐出一颗珍珠打在狗官的头上,谁知狗官不经打,碰到珍珠球一炸而死,为了躲避灾难,美女跳进湖里不见了。

妻子走了,西良又成了孤独一人,就坐在湖边等呀等呀,数天后,女子被西良的思恋之情所感动,就在西良的房屋湖边,长出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并开出一朵朵莲花,这是蚌壳美女蝶变的荷花绿叶。湖里的荷花美丽耀人,还结出饱满的莲子,给西良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谁知当年又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秋季西良下湖里去采收莲子充饥,不料脚下踩到圆滑滑的物体,西良扒开泥土,挖出来一看,原来是支白玉的水芝,又白又嫩,甜味可口,西良望着满湖汊的莲藕,喜上眉梢,灾年的生活有望了。从此,莲藕在西良的精心守护下,不断繁殖生长,他还把采收的莲蓬和莲藕送给左邻右舍乡亲们充饥及种植,没几年功夫,湖滩遍地都长满了莲藕。数年后,西良去世了,乡亲们为了怀念他,每到春节就上演“采莲船”和“蚌壳精”戏,以表纪念,后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历史的地方戏。当地人也将原蒲圻湖改称为“西良湖”,即现在的“西凉湖”,渡普人又俗称“西湖”。

1800多年前赤壁之战时,吴、蜀两军水师操练就驻扎于嘉鱼境内的竞江口、鲍口、陆口,时称“三口”的长江“百里赤壁”莲藕区域一线。士兵们以鱼鸭为晕,莲藕为素,身体养得又健又壮,在赤壁之战时人人雄气十足,击败了曹操。刘备驻军的竞江口(西凉湖口)地区就有“东湖(斧头湖)的水,西湖(西良湖)的浪,湖歌号子满天扬;鱼儿成群野鸭飞,两湖荷花遍地香” 歌谣。该地区遍湖满港都是野生的湖莲藕,又是莲、鱼、鸭(野鸭)的盛产之地,民间有“西湖的鱼,东湖的藕,才子佳人吃了不想走”的顺口溜。

唐时,李隆基皇帝从杭州乘御舟游览长江水景,饮食了当地的特产“子午鱼炖藕汤”,一时以酒助兴,朗诵起《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将子午鱼赐名叫“嘉鱼”;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以唐明皇所赐封的“嘉鱼”名,置“嘉鱼县”名。俗语又有“长江的鱼,嘉鱼的藕,皇帝吃了也夸口” 的民谣。

嘉鱼莲藕宋、元时遍及湖乡各地,明代著名理学家邑人李承箕,诗赞 “嘉鱼藕”为:“青筇拄遍芰荷陂。” 说明当时的莲藕在嘉鱼生产面积就很大。康熙十年(1671年)和乾隆二年(1737年)《嘉鱼县志》就有“莲藕”的记载,距今有345—279年。《湖北省志》就载有“嘉鱼藕”和“六月暴”。民国5年(1916)就有邑人承包大面积湖田植藕。

旧时荒年,老百姓还将莲藕当作主食。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困难时期,嘉鱼人从10月份至翌年春季成群结队到斧头湖、西良湖、蜀茶湖、白湖、梅懈湖、密泉湖、龟山湖、大岩湖、珍湖等沼泽湖地去挖藕充饥,过了三载荒年。

“嘉鱼莲藕”个体肥壮、肉质嫩白,生食甘甜脆嫩,熟食易煨易烂,落口消融,汤质鲜美,野生风味浓。早收“嘉鱼莲藕”嫩脆色白,生食甘甜多汁,润喉甜心,凉拌鲜嫩,老熟莲藕浅黄,藕身有麻点,是成熟的一种表现。无论蒸、炒、炸、炖食,落口酥融。味道醇香,鲜美可口。

嘉鱼县常年生产的莲藕、藕带、莲子等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被湖区广大莲农堪称为“湖塘经济”。2012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把原汁原味的“嘉鱼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名声大振,名扬海内外。各地的吃货们,不辞劳苦,来到嘉鱼,在餐馆外面排队等号吃“嘉鱼吊锅藕”。(鲁运江)

此文选自由嘉鱼县文化和旅游局、嘉鱼县作家协会联合编著的《南有嘉鱼》丛书。该书已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发行。

来源:南有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