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秋粮收购旺季,秋粮收购进展总体顺利。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12月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310亿斤,与常年水平大体相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要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确保秋粮收购市场平稳有序。
目前来看,稻谷、玉米和大豆三个品种收购进度有所不同,总体上呈现“稻谷稍快、玉米略慢、大豆持平”的特点。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403亿斤、粳稻362亿斤,进度均快于去年;累计收购大豆23亿斤,与去年进度相当;累计收购玉米522亿斤,比去年略慢一些,但也达到近几年同期平均水平。
秦玉云认为,玉米收购进度略慢是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一是东北、华北部分地区玉米收获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10天至15天;二是近段时间东北地区多次发生大范围降雪,加上疫情多点散发,对部分地区粮食购销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现在种粮农民储粮条件较好,想等一等、看一看;四是玉米收购旺季要持续到明年4月底,预计后期收购进度将进一步加快。
开秤以来秋粮收购价格总体较为平稳。稻谷市场供应充足,收购价格一直以稳为主。随着中晚稻上市量逐步增加,部分地区价格回落至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下。为了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6省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较好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目前,主产区中晚籼稻、粳稻收购均价每斤分别在1.33元、1.36元左右,与开秤价格基本持平。玉米收购均价在1.27元左右,其中,华北地区在1.35元左右,东北地区在1.24元左右,均较开秤价格略有上涨。国产大豆开秤以来,收购价格小幅上涨,目前收购均价在3.02元左右,比开秤价格上涨0.1元左右。“国产大豆走出独立行情,去年以来上涨较多,与进口大豆拉开更大价差,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保护种粮积极性。”秦玉云说。
受秋季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今年部分地区已收获粮食水分偏高,品质存在下降风险。各地强化粮食产后服务,帮助农民做好安全储粮,确保农民种粮收益。河北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形式通风干燥、降温降水;内蒙古积极号召农民清雪倒垛,印发指南指导农民安全保粮;辽宁印发紧急通知,深入一线对粮食收购及质量情况进行摸底;吉林组织技术人员入村入户,帮助农户清雪通风、选棒整理,对“地趴”习惯重、安全隐患大的乡镇村屯,实施点对点包保;黑龙江准备收储能力2408亿斤,筹集收购资金1270亿元,保证秋粮收储需要。
需要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市工作,在国际粮价频繁震荡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玉米呈现产量和进口量“双增”的良好局面。玉米产量增加了238亿斤,前10月玉米及其替代品高粱、大麦进口量达4435万吨,创历史新高,玉米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