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年以来,云南省各地不松劲、不停歇,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性任务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不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开局。

家住开远市小龙潭镇毛家寨村的普华彬最近有点犯愁:搞种植养殖亏了本,让他一家有返贫的风险。驻村工作队员走访了解情况后,向“开远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上报,普华彬家被识别为脱贫不稳定户,当地计划对他家实施最高5万元贴息贷款帮扶措施。

云南省脱贫人口基数大,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以来云南建立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精准施策,实行按月调度,按月动态清零。

昭通市彝良县龙街乡龙洞村第一书记、彝良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员赵永长,每月都要开展1次全覆盖走访排查,重点梳理一遍手中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我们重点做好‘找’‘帮’两件事,通过动态监测、系统比对,一旦发现苗头即提交给驻村队进行综合研判、核实,再因户施策进行帮扶。”赵永长说。

通过群众自主申报、扶贫与行业系统筛查、各级扶贫干部跟踪回访等方式,云南各地对“三类重点人群”以及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监测对象85万人。通过分类精准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56万人,各地正严格按照“一户一方案”要求对未消除风险人员进行动态帮扶。

楚雄州武定县狮山镇红土田社区刺绣扶贫工厂内,十多名身着彝族服装的妇女正在赶制订单。“绣娘”那菊芬从山里搬迁到红土田社区后,因为不能出远门务工,收入不稳定。为使贫困妇女脱贫有支撑,武定县选取刺绣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举办多期初、中、高级刺绣培训班,推动手工刺绣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目前,武定县已形成5个刺绣扶贫工厂、1个合作社、2个绣坊,一大批妇女实现居家就业、脱贫增收。

在后续帮扶中,云南省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注重激励引导和能力素质提升,增加就业机会。截至10月底,云南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18万人、超计划3.83万人。全省设置公益岗位聘用脱贫劳动力44.32万人,超过2020年。

虽是冬日,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里却花开满墙,争奇斗艳。今年国庆期间,“花巷雁塔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让这个小村庄在昆明火了一把。

县街街道宣传委员唐康介绍,雁塔村瞄准“农旅雁塔”,实施生态融合行动,打造百米花巷,美化村容村貌;推进传统民居保护,挖掘古村历史文化,留住乡愁;建设家庭农场,赏花采摘相结合,开展亲子活动吸引人气;引进特色书屋书店,打造古村商业街,丰富乡村旅游形态……一系列操作下,雁塔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

围绕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新农村,云南各地正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渐次推开,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