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里的咸宁元素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选送、刊登在湖北日报客户端的《夜宿农家话脱贫》短视频专题报道获得三等奖。记者注意到,该获奖专题里有三篇报道取材自咸宁,分别在咸安、崇阳和嘉鱼。

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截图

《夜宿农家话脱贫 | 打不倒的“养鸡倌”》

《夜宿农家话脱贫 | 打不倒的“养鸡倌”》故事主人公乐进兵是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万秀村村民。这个村是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最偏远、也曾是最穷的一个村。全村近4000人,贫困户152户,乐家就是其中之一。后来,镇里打造“鸡汤小镇”,引进广东温氏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大力发展养鸡产业。乐进兵也找银行办理2万元无息贷款,在屋前盖了600多平方米的鸡舍,当起“养鸡倌”。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还建起温氏贺胜高效养鸡场。在养鸡产业的带动下,乐家于2016年脱贫摘帽,整个万秀村贫困户也于2018年全部摘帽。

《夜宿农家话脱贫 |  “豆腐世家”磨出豆腐新滋味》

《夜宿农家话脱贫 | “豆腐世家”磨出豆腐新滋味》则体现了咸宁人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依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故事讲述了崇阳县高枧乡中山村的“豆腐王”王学礼曾因父母年岁大、与妻子离异、孩子小等原因,影响务工收入,被列为贫困户,后来凭借祖传的手艺和良好的口碑,获得村里豆制品加工厂的承包权,每天起早贪黑,磨浆打豆腐,终于实现脱贫摘帽的故事。“世上三般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虽然赚的都是辛苦钱,但王学礼每天依然干劲十足,他说:“现在做得还不够好。不能坐等年底销售旺季,得天天是旺季才好。我懂技术,有信心保证品质,还差更多人跑销售。”

《夜宿农家话脱贫 | 渔民变果农 收入翻三倍》

《夜宿农家话脱贫 | 渔民变果农 收入翻三倍》,故事主人公张树平是嘉鱼县渡普镇王家庄村人。该村在离长江不远的西凉湖边,曾是嘉鱼县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嘉鱼县在2016年动员拆除养殖围网。张树平同村里1000多名渔民一起,上岸种植脐橙。“养鱼一年最多2万元收入;种脐橙,去年赚了6万元。”从渔民变果农,张树平再也不用闻着湖里的酸臭味干活了,现在不仅日日闻着果香味,收入还翻了三倍,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女儿在武汉上班,儿子去新疆当兵。我们在家精心管护好橙子树,多卖点果子,比打工强。”

据了解,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自1991年开始评选,每年评选一次。此次,咸宁脱贫攻坚成果和脱贫攻坚人物能够在中国新闻奖得奖作品中呈现,对提升咸宁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来源:云上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