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岁月》:在承担使命中淬炼青春

《山中岁月》 陈涛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池沟村的面貌变了,作者深刻理解了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着的脱贫壮举,体会到个人汇入时代洪流中的无悔青春。

《山中岁月》是陈涛在甘肃省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全书16篇,10余万字,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冷暖人生。

2019年8月,我采风时曾到过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沿途是难得一见的甘南风光,大片人迹罕至的草场,晴天时可以极目万里。对冶力关的美,《山中岁月》也有细致的描述。不过,陈涛不是旅人,他要在这片土地驻扎两年,和乡亲们一起改变池沟村的面貌。

陈涛到甘南挂职做驻村第一书记时35岁。他下乡的任务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和陈涛一样从城市来到乡村的青年们的共同使命。陈涛知道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除了来自工作的压力外,一个人远离家庭,一切都要从头适应:气候——“我们这个地方,说起来就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餐饮——除了牛羊肉,食堂的蔬菜常年是“一盘凉拌黄瓜,几瓣大蒜”;还有孤单,晚上常常“点一根蜡烛,在房中静静坐着,手机、电脑不可用,于是或闭目养神,或读书、抄诗,或是想村里的人与事,以及平日里接触到的年轻人。”不过,陈涛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书中所说:“我不断告诫自己不要虚度这段时间,不要对这段岁月说后悔。”

在《山中岁月》中,我们看到作者和当地干部走遍全镇所有村小学和幼儿园,通过调研掌握比较全面的信息后,创建网络助学平台,陆续建起村小学图书室、开设美育兴趣班;看到作者从最初听不懂当地方言,于是不断观察和学习当地干部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到深刻理解这一方水土,认定这方水土与自己从此息息相关。

两年驻村生活,推广扶贫项目,走访、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环境卫生……作者认识到,基层工作的关键,是“要在高强度、高压力、异常繁琐的工作中始终怀有一种悲悯、一份耐性,凸显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民”。乡镇干部虽大多来自本地,为切实完成脱贫工作,多与家人分居,“自己在镇上工作,爱人在一地,父母在一地,孩子在一地”。从精准扶贫到脱贫攻坚,依靠的是《山中岁月》中所描述的无数基层干部和当地百姓的勠力同心。

作为文学博士,陈涛的敏锐观察力和文学表达能力,让他在驻村期间捕捉到许多稍纵即逝的细节与细腻的情感流动。《山中岁月》在回望这段基层实践之余,也将这些瞬间记录下来,既有对个人内心的反省,也有对同代乡下青年的观察和理解。我曾经在冶力关镇住过一夜,看到当地青年和陈涛的友谊,那份真挚又不善于表达的纯朴感人至深。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在叙述这一切时的平静:很少游离于具体的人和事,更没有空泛的抒情,从中可以看到基层工作对一个年轻人的历练。

池沟村的面貌变了。陈涛为此交付了一段青春,更因此深刻理解了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着的脱贫壮举,体会到个人汇入时代洪流中的无悔青春。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