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溪镇界水村电力驱动深加工

4月13日,嘉鱼县陆溪镇界水村养藕专业户龚木前正忙着用电报装,为正在建设的莲藕产品生产基地准备“马力”。

“疫情让我认识到,只有对莲藕进行深加工,制成藕粉、藕丝等产品,才能保存更长时间,也可以销售到更多地方,还可以吸纳更多村民就业。”龚木前说。

陆溪镇原是长江的一个三岔湖,土地肥沃、气候温热,这里生长的野藕口感粉绵、香中带甜,曾经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

2009年,龚木前从部队转业后回乡创业,承包了村里50亩荒湖种野藕。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把藕塘面积扩大到300多亩。这期间,他尝试将野藕进行真空包装,再经电商远销到全国各地。

“价格从7元涨到了17元,还供不应求。”去年,尝到甜头的龚木前将野藕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更多的村民加入他的合作社。

去年夏天,一场大旱不期而至。龚木前却胸有成竹:在此之前,嘉鱼县供电公司投资120多万元,给界水村加装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并同步完成线路改造。他的合作社也享受了农业扶持的零费用报装政策。

在干旱最严重的日子,龚木前藕池的三台水泵日夜运转,引江水入池灌溉,确保了野藕的生长。

挖藕是莲藕收成时最辛苦也最关键的时期。今年春节前,在野藕丰收之际,曾力保藕池旱季不旱的电力供应又立下大功。

“因为电力保障充足,我们将长江水抽到藕池。在水位一尺左右的时候,再用高压水枪挖藕。”龚木前说,在水位满足条件时,用水枪对准淤泥打下去,轻轻一提,莲藕便完好无损地露出水面。

“这样挖藕,效率是纯人工的四倍。”龚木前说,春节前,每天能接到不下200张定单,销路特别好。他说,能有这种效益,多亏了改造一新的农村电网。

去年,龚木前开始筹备莲藕加工基地。现在,加工藕粉、藕丝,包装设备都已陆续到位,这些靠电力驱动的“大家伙”需要再次报装。(谭昌强 江开群 谌胜蓝 张尚佳)

来源:咸宁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