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小种子”背后的“税力量”

云上嘉鱼报道(全媒体记者皮道琦 通讯员沈甜)“百里长渠百里菜,清水围绕田园转。生态长廊文明路,南嘉蔬菜畅海外。”小县城也有大产业,蔬菜就是嘉鱼县的龙头产业。

税企同心,一颗种子跨越寒冬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嘉鱼的甘蓝,从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目前,嘉鱼蔬菜长廊种植的甘蓝,主要品种名为“思特丹”,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更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的主栽品种。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与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成果。

10年前,我国甘蓝育种曾被国外“卡脖子”,国产甘蓝种子在市场几乎绝迹,90%以上依赖进口。国产越冬甘蓝种子“思特丹”一经推出,便迅速抢占冬季甘蓝市场。传统的甘蓝品种采摘期到元月打霜之后就基本结束,嘉鱼的“思特丹”甘蓝根据长江中游的气候培育,采摘期最长可以延续到2月份。目前,全国的越冬甘蓝四分之一来自湖北嘉鱼,甘蓝产量占到了湖北省的40%,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甘蓝生产和销售基地。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税务部门的辅导让我们感到很贴心。在他们的帮助下,公司享受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免,这为我们新技术种植、新品种栽培、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广提供了坚实后盾。”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建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集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业生态观光,物流信息电商服务,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

税惠账单,一口甘蓝心里留甜

嘉鱼生产蔬菜的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嘉鱼县志》就有记载,距今已有两百多年。位于长江之滨的嘉鱼,以冲积平原为主,土质多为油沙土,同时具有的温、光、气、热、水等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糖分的积累、品质的增高、成熟及收获,一口甘蓝脆嫩鲜甜。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嘉鱼4个自然村就开始成立蔬菜队,利用春、夏、秋、冬四季专业生产蔬菜。1984年蔬菜销售额达193.7万元,2012年全县蔬菜生产总面积58万亩,被公证为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产品。

如今,潘家湾蔬菜长廊年产绿色蔬菜21万吨,8个蔬菜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25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嘉鱼甘蓝”等品牌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蔬菜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嘉鱼县税务局相关部门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或者销售农产品书立的买卖合同和农业保险合同免征印花税。嘉鱼县税务局通过制作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清册,将税惠红利送到了田间地头,2024年累计为271户蔬菜产业经营主体送上各类税费优惠“红包”达469万余元,这是税务部门送出的“甜蜜蜜”幸福账单。

精准滴灌,一条致富路蒸蒸日上

驱车行驶在嘉鱼潘家湾镇的村道上,十里绿色绵延,巨大的墙壁彩画上,农民托举着新鲜的包菜,喜庆的红色大字写着“欢迎来到中国甘蓝之乡”。

作为全国蔬菜保供重要生产基地,蔬菜已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全县按照“万亩连片、千亩成块、一镇一色、一村一品”原则,建成四大蔬菜板块基地,即“两瓜两菜”、设施精细菜、西甜瓜、水生蔬菜板块,为全县农民人均每年提供纯收入近6000元。全县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社达8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蔬菜交易量超过100万吨,“嘉鱼蔬菜”整体品牌形象逐渐形成。

嘉鱼县税务局牢牢牵住“富民产业”这一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助力更多涉农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辐射带动村民就业,通过精准落实税收政策、精细服务市场主体、精心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精益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把税收服务的触角向农业、农村、农民延伸,组织“嘉小税”流动办税小分队走访涉农企业,把纳税课堂开到田野乡间,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及涉税需求情况,“点对点”开展政策税收宣传服务,“面对面”倾听纳税人心声,“手把手”辅导涉农企业网上办税,应享尽享税费政策红利。

嘉鱼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阮鹏表示,嘉鱼蔬菜的火热不仅激发出几十万嘉鱼人民的荣誉感,更是直抵群众“心头事”,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本地农业产业需求,确保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落准落好,绘就税务兴农好“丰”景。

一审:夏明亮

二审:熊熙

终审:张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