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精神文明报》刊发湖北省咸宁市文明见证风采录之二《内外兼修,铸就生态宜居之城》,全文如下:
冬日的湖北省咸宁市山水含情、韵味悠长。驻足该市城区的月亮湾远眺,潜山叠翠,林茂竹修。环顾四周,淦河澹澹,岸绿水清,好一幅醉人的城市山水画卷。
老旧小区“旧”地升级、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全面推进、社区活动高潮迭起、乡风文明蔚然成风……近年来,咸宁市持续完善公共设施,美化市容环境,不断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构建人人向往、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
依托绿色本底,统筹规划、建设、治理,协调生态、生产、生活,内外兼修,积极探索塑造城市新形态。锚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咸宁坚定向“新”而行。
精修“气质”,塑造优美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之绿看得见。
咸宁山川众多、水网丰富、植被良好,水域面积占比近10%,林木覆盖率57.05%,城区绿化覆盖率41.39%,“山、水、林、田、湖”生态要素一应俱全。
近年来,该市坚持爱绿、护绿、增绿、活绿、富绿“五绿”并举,以精致笔力擘画城市精美图景。去年5月,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获国家标准委批复,成为全国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
“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走在淦河边就像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来这里散散步,心情很舒畅。”咸宁市民卢菲菲说。
过去,咸宁城区生活污水直排淦河,部分河段河道淤塞、垃圾漂浮、异味难闻。
为了给淦河“疗伤”,该市通过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对淦河进行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农业源污染整治、水质监控等,让淦河流域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对淦河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该市在淦河建设了1条滨水绿廊、3段特色水岸、6大景观节点,不断增绿、护绿,精益求精。
淦河生态修复与增绿、护绿一举多得,是该市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该市还依托城市道路、商业街区、居住区等,拆违增绿、留白植绿、见缝插绿,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建设“口袋公园”。顺应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需求,陆续在主城区建设了80余个街头游园。
“鼓励个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和易回收的环保包装物。”“不得将未分类的生活垃圾投放至已分类的生活垃圾收集容器。”今年5月1日,《咸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此举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生态修复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垃圾分类等举措,该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绿色名片越擦越亮,生态之基越夯越实。
整修“短板”,塑造舒适宜居城市
持续补齐短板弱项,宜居之城摸得着。
雨水井没有沉渣池、无障碍通道缺失、脏乱差地块无人管理……近年来,针对各类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和弱项,该市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解决“城市病”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塑造舒适宜居城市。
近日,走进咸安区温泉街道花坛社区汇泉小区一处广场,城市吉祥物“咸宝”和“小宁”,以及市花桂花跃然其上。在黄色桂花造型的遮阳亭内,小区居民正在下象棋。在小区内另一处广场,不仅设置有多种健身器材,还有摆满盆景的共享花园。
“头顶像蜘蛛网一样的管线都没有了,违建都拆了,经过改造增补了绿化植物,小区越来越漂亮。”小区居民熊文辉乐呵呵地说。
老旧小区改造在咸宁市被视为民生与文化双轨并行的工程,全市不少老旧小区在改造中,无论是休闲广场还是墙面,都绘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图案。嫦娥文化、桂花文化等,渐渐成为小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为城市注入满满的文化能量。
今年4月,该市咸安区青龙社区完整社区建设项目、崇阳县桃溪花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市变电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入选全省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咸宁市全力推进城区脏乱差地块整治,因地施策,按照“功能品质提升一批、环境综合整治一批、种植作业规范一批”进行“销号”,彻底消灭“脏乱死角”,提升城市品质。
勤修“众治”,塑造幸福和美家园
家园共管共治成为共识,文明之歌听得到。
“一枝并开两朵梅,一样的身材一样的脸,一样的眼睛一样的眉……”11月23日晚,咸宁市人民广场人头攒动,一曲黄梅戏对唱,尽显中华戏曲之韵、传统文化之美,“文明新风尚·温馨邻里情”文明宣传进社区暨“社区文化节”文明实践活动(综合专场)在此举办。
市民游客共同参与体验厨艺大赛、运动会、才艺表演、中医药文化夜市、文明集市,一道感受城市文明“烟火气”,现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城市面貌不断更新,与之对应的是精神风貌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咸宁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积极打造倡导文明新风的舞台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和美家园共管共治的新风尚于潜移默化中浸润群众心灵。
嘉鱼县鱼岳镇北街社区文庙山小区通过星空夜话、居民议事会、楼栋恳谈会等多种形式,依托小区街坊邻里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活动室的学习教育作用,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两代表一委员”讲政策收民意等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小区事务。
修道路、建花园、建停车场、建文化广场……“村庄变美了”是通城县四庄乡大源村村民的共同感受。“以前有人乱丢垃圾,经过治理之后,大家都做好了自家的卫生。”村民袁富琼说。
该村通过召开“屋场会”,汇聚群众意见和智慧,共谋共商发展之路。同时,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村民由观望者变成了建设者,参与到共建之中。
城市因人而生动,城市因人而美丽。咸宁市以共同缔造为引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群众找到了位置,凝聚了共识,形成了治理共同体,城乡更宜居、更宜业、更和美。
来源:精神文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