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嘉鱼】油炸豆腐坨

在我的家乡渡普镇烟墩地区,承传着油炸豆腐坨的美味佳肴,特别是每到春节腊月二十七、八,农户除了炸肉圆、鱼圆外,油炸豆腐坨就成为了一种高档的宴席常菜,家家必备,一直吃到正月半以后。

小时候,记得生活很苦,哪有肉圆和鱼圆,有一盘油炸豆腐坨吃,全家都高兴。现今住在城里,时常还留念家乡的油炸豆腐坨;每年春节回到家乡去看望叔叔,少不了饱足地品尝一顿,婶婶也知道我喜欢吃油炸豆腐坨,不论我拜年回去得迟早,总是偷偷藏藏地为我留下一大碗,从来都不叫我失望。婶婶做的油炸豆腐坨,确实好吃,清香爽口,吃后并留有余香味,使人回味有佳。由于自己是个馋嘴猫,前年沒等到春节,我和爱人就在街上去买了几斤豆腐自己做,在街上买的豆腐因为太细腻,水分又多,圆子也搓不紧,结果味道跟婶婶做的隔了一大半;只好提前跟婶婶打电话,要她春节多做点油炸豆腐坨,等我过年回家时,好“连吃带拿”地打包回城。

油炸豆腐坨,相传有1700多年历史,三国都督、汉昌太守鲁肃之四子鲁乾贞,于五凤元年﹙254年﹚迁至烟墩地区定居后,就制作出了油炸豆腐坨的饮食习俗。据说鲁乾贞妻子赵氏是个大家闺秀,又贤惠能干,有一年风调雨顺,地里黄豆和池塘里的鲜鱼获得丰收,她就用鲜鱼肉剁成陷儿,参在豆腐中,加鸡蛋和香料,细捏慢揉,搅拌均匀,搓成鸡蛋大的圆子,然后再用油锅一炸,既酥又可口,人人都爱吃,深受乡亲们的喜爱。后来七邻八舍的乡亲都学着做,这样就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烟墩地区,当地人俗称“油炸豆腐坨”。

油炸豆腐坨,是以黄豆制品为主要原料,比鱼圆和肉圆或鱼肉糕点的油脂含量低,脂肪少,吃起来既新鲜,酥香爽甜,又不腻口;特别是春节前后,在宴席鱼肉丰盛的情况下,油炸豆腐坨,就成为了餐桌上的抢手菜,就连到烟墩去做客的人,都点名要吃油炸豆腐坨,不吃鱼肉圆。油炸豆腐坨,还有一大特点,比青蒸豆腐坨经久耐贮,不易霉变,保质期持久,正月室内常温下可存藏15—20天,放入冰箱冷冻,可达60天以上。饮食时放在火炉上温炖,味道真有一炖三鲜的感觉,而且不散。春作从田间回来,用火锅炖上油炸豆腐坨,喝上几盅小酒,哼几曲小调,真是赛过神仙。

油炸豆腐坨,工艺并不复杂,也不要像鱼肉圆子那样用力费神地打搅。其工艺原料为:自制的豆腐5公斤(街上买的豆腐水分多,要用纱布将水分揉掉一部分),倒入盆中捏碎,用10个鸡蛋搅成蛋浆倒入豆腐内,加入剁好的草鱼肉陷1.5公斤,五花肉陷0.5公斤,然后再放入适量的生姜和葱蒜陷、酱油、陈醋、盐、鸡精、胡椒等;最后将所有原料采用细捏紧揉,拌和均匀,用手捏得拢即可。再准备一碗水沾手,防止豆腐粘手搓不圆滑,将豆腐坨搓成鸡蛋大小,放在簸箕或筲箕中摆好待炸;油锅先用猛火烧开,后用中火滚炸,待油锅豆腐坨炸到金黄色即可捞起食用。(鲁运江)

此文选自由嘉鱼县文化和旅游局、嘉鱼县作家协会联合编著的《南有嘉鱼》丛书。该书已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发行。

来源:南有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