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首趟正式运营的张吉怀高铁列车在吉首东站等待出发。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指引和方略。
八年过去,在圆满交出脱贫攻坚答卷后,大湘西地区迎来了贯穿当地的张吉怀高铁。12月6日,这条北起张家界市、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接怀化市的高铁线路正式运营。
从被崇山峻岭包围的贫瘠之地,到拥有立体交通网络的希望之地,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发展正是中国贫困地区从努力摆脱贫穷到迈向乡村振兴的缩影。
回得去的家乡,看得到的未来
1934年,沈从文从北平出发,回乡看望病重的母亲。一路颠簸,乘坐火车、汽车、船只、轿子……辗转大半个月后,才抵达家乡湘西凤凰县。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曾是湘西发展的一大痛点。为改善交通、打开山门,新中国成立后,湘西不断推进交通建设,陆续修建公路、铁路、桥梁……
12月6日,工作人员身着苗族服饰在首趟正式运营的张吉怀高铁列车上为乘客表演。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悬索桥视察。了解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年来交通条件变化很大,特别是乡村道路网已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他指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2021年12月6日,张吉怀高铁正式开通。从此,乘坐高铁从北京到凤凰最快只需约8小时,上海、深圳、南宁等城市也能在高铁的串联下直接“牵手”大湘西地区。
天堑变通途,大湘西地区的交通格局呈现出新景象。
夜幕降临,湘西永顺县芙蓉镇的土家吊脚楼被霓虹灯点亮。迷人夜色中,土生土长的湘西人钟飞忆起湘西的交通变迁。
12月6日,工作人员身着苗族服饰在首趟正式运营的张吉怀高铁列车上为乘客服务。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湘西的游子能切身感受到旅途长短的变化。”钟飞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她从永顺到长沙读书时,中途需要住一晚。“晚上睡觉时,我得把学费藏在枕头下。”她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开通,长沙和湘西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现在不仅有高速公路,还有了高铁。高铁不仅走进湘西,更是走进了我心里。”钟飞成立旅游公司,回家乡开发旅游资源,一年需往返长沙、湘西两地50余次。“我每天盼着高铁早日开通,希望能更好地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钟飞说。
张吉怀高铁开通后,长沙与芙蓉镇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钟飞对芙蓉镇旅游项目的开发也更有信心:“2小时的距离,带来的是‘同城感’,我相信高铁能为大湘西地区吸引更多人才。”
12月6日,乘客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东站检票上车。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最初听到要通高铁时,我还有些难以置信。”芙蓉镇民宿店主田少中说,他要带82岁的外婆去体验乘坐高铁。“外婆这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湘西,我想带她坐高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张家界车务段麻阳西站的助理站长付榕此前在湖北咸丰的车站工作。“作为麻阳人,当得知家乡就要迎来高铁时,我迫不及待地申请调回来。”付榕说,从走出大山到回归大山,她见证家乡不断迎来远方的客人和回乡的游子。
我的乡愁,你的“诗和远方”
这是10月26日拍摄的张家界西站。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在湘西古丈县,茶,被当地群众称为“生命之源”——“小孩子出生后不久,古丈的母亲们便会用茶水轻轻擦拭孩子的眼睛。”古丈县茶叶局局长刘洁琼介绍,古丈县现有生态茶园19万亩,茶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更成了当地人的情感寄托。
在古丈,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广为传唱。借着这首歌,古丈人民唱出了希望推动当地茶叶走出大山的心声。目前,古丈县约70%的农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产业,80%的农业收入来自茶叶,90%的村寨种植茶叶。
“茶,不仅带领古丈人民实现了脱贫,还将是推动古丈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刘洁琼说,高铁开通后,将推动茶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
这是12月6日拍摄的吉首东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一方面,人流物流的进一步畅通,能让古丈茶走向更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各地的消费者也能更便捷地到古丈来品尝茶叶,农旅、文旅将进一步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她说。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茶在云中、人在画中”,这是如今古丈的真实写照。临近年底,茶农们仍在茶园里忙碌着——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期盼来年能有更好更多的春茶,以招待远方的客人。
不仅是古丈茶,凤凰猕猴桃、麻阳冰糖橙、湘西腊肉等众多湘西特产,今后都将更便利地“坐上”高铁、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12月6日拍摄的怀化南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除了“走出去”,武陵山区的人们也盼望着,自己的乡愁,能成为别人便于抵达的“诗和远方”。张吉怀高铁,被视作一条“精品旅游线”——武陵源、天门山、芙蓉镇、猛洞河、矮寨大桥、德夯大峡谷、凤凰古城……多个世界级、国字号文旅品牌被串联起来,大湘西的旅游业迎来新机遇。
青山抱古城,沱江绕城过。夜幕降临,凤凰古城四周山峦逐渐融入夜色,沱江水倒映着沿岸吊脚楼的霓虹灯光。今年凤凰古城旅游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经济让这座令沈从文魂牵梦萦的小城更加璀璨。
近日,凤凰磁浮文旅项目全线试跑。这条磁浮旅游专线将与张吉怀高铁“无缝对接”,连接起凤凰高铁站和凤凰古城,方便各地游客抵达景区。
这是12月2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拍摄的矮寨特大悬索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高铁的开通对受疫情影响的旅游行业是雪中送炭。”凤凰古城内的民宿老板黄黎说,此前很多游客匆匆前来,又匆匆离开。“高铁和磁浮将大幅缩短游客的交通换乘时间,吸引游客在凤凰停留更长时间。”
“高铁是希望,也是动力。”凤凰县文旅广电局副局长谢深洪说,他们将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和配套措施,积极迎接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
守得住的绿水青山,换得来的金山银山
这是2020年3月25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拍摄的茶叶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起伏的群山、江边的吊脚楼、土家织锦“西兰卡普”、苗族刺绣……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交相辉映,映照出大湘西悠远丰富的民族人文历史珍宝。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工作人员张刘俊说,大湘西风光秀美、一步一景,为保护张吉怀高铁沿线涉及的16处各等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工程人员颇费苦心。
在跨越酉水湘西段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段设计中,桥梁“无害化穿越”的方案最终被敲定——为了避免将桥梁墩台设置在保护区及周边山坡上,酉水大桥最终采用292米非对称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飞越酉水河谷,减少对自然山体和鱼类的影响。
这是8月27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拍摄的天门山景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酉水大桥这一张吉怀高铁全线的重点、难点和控制性工程,让张刘俊十分自豪。他介绍:“酉水大桥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最大高差非对称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在十八洞村,美丽的苗族姑娘施林娇通过网络直播,展示十八洞村的风景、美食、民俗、建筑、苗绣,讲述十八洞村脱贫奔小康的故事,帮助乡亲们直播卖货。
张吉怀高铁开通后,湖南怀化将成为湖南省继长沙之后,第二个拥有两条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城市。
这是2020年5月15日拍摄的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张吉怀高铁的开通是我国交通助力偏远山区乡村振兴的缩影。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到2020年底,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79万公里。线路全长245公里的张吉怀高铁开通后,湖南的高铁里程超过2200公里。
铁路部门介绍,张吉怀高铁衔接黔常铁路、沪昆高铁等铁路干线,不仅可以改善沿线地区对外交通条件,给大湘西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而且对于促进中西部区域发展、消除南北干线运输瓶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高铁,乡亲们的特产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可以做到‘当日达’,家乡和外面的世界更近了,相信明天我们的日子将更加红火!”施林娇充满期待地说。(新华社记者刘紫凌、张格、史卫燕)
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2020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