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之际,中非友好大家庭迎来了又一次盛大聚会。11月2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系统总结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为推进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注入强大动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周玉渊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有助于中非双方凝聚战略共识、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积极承担在非发展上的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和非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推进国际社会进一步重视和加大对非投入。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中方就中非关系发展提出“坚持团结抗疫”“深化务实合作”“推进绿色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四点主张。周玉渊表示,这是对当下中非共同目标和共同责任的高度概括,是中非战略共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下中非合作最应该做,且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共同行动,是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所在。
中方围绕中非合作提出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等“九项工程”。周玉渊表示,“九项工程”是中非合作务实典范。
一方面,“急朋友之所急”,高度关注非洲国家需求。例如,针对非洲疫情形势加剧、民众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中国承诺再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包括6亿剂援助;为支持非洲国家经济恢复稳定,中国承诺将增加自非洲进口、促进对非投资、援助工业化和就业支持项目;考虑到非洲国家的财政压力和流动性紧张问题,中国承诺向非洲金融机构提供100亿美元信贷额度、免除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转借100亿美元IMF增发的特别提款权给非洲,继续支持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电力、工业化等主要发展需求。这些都是非洲国家迫切需要的。考虑到非洲国家现实困难,大部分合作以援助形式开展。
另一方面,“想朋友之所想”,高度重视非洲国家自身能力提升。“九项工程”直接把能力提升作为重要举措和目标,每一项工程的推进都能发挥提升非洲国家自身能力的效果。比如,疫苗联合生产和援助卫生项目可以提高非洲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能力;扩大自非进口将促进非洲国家商品生产、产业化水平以及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绿色发展工程将提升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援助和平安全项目将推进非洲国家的安全能力建设。同时,“九项工程”还反映出中国积极支持非洲绿色发展和转型的意愿以及支持非洲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非抗疫合作关系中非民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当前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周玉渊表示,中国以援助和合作生产两种方式向非洲再提供10亿剂疫苗,是中国真正为非洲国家着想的有力体现。中国愿意通过技术转移、产业合作,真正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疫苗生产和应对疫情的能力。
虽然个别国家出于零和博弈思维不时抹黑中非合作,炒作“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等不实论调,但都阻挡不了中非携手前进的步伐。周玉渊表示,中非合作有着坚实基础,发展理念接近、发展战略契合、合作务实高效,集中于基础设施、贸易、投融资、能源电力、信息通讯、工业化等能够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应的领域,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惠及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非合作好不好,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
当前,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周玉渊说,未来的中非合作更重视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的规划。“九项工程”都是关系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的关键领域,是《中非2035年愿景》的首个三年计划,是中非合作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注重战略性与政策性相统一,是新时代中非合作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点。
疫情和全球气候变化议程正在推动非洲国家发展深刻转型。周玉渊表示,面向未来,中非在巩固加强基础设施、能源电力、工业化等传统优势合作领域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拓展在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智慧城市、新产业革命、地区一体化等方面的合作。双方应传承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凝聚起中非27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