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浙江中部的东阳市横店影视城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记者走进影视城广州街上一处年代戏拍摄基地,剧组成员在不同的场景镜头前演绎,不时有游客驻足观赏、热情参与,嘶鸣声、打闹声不断。突然间,一队“骑兵”呼啸而来。
“这些马从哪来的啊?”有人好奇地问。很快,人群中冒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兴奋地告诉游客:“马是我的。”
他叫史清学,被称为横店的“车马道具大王”。1995年,史清学从老家河南来到横店创业,通过为剧组提供道具赚取租赁费。当时,剧组在拍摄古装戏时,需大量古装道具,尤其缺少马匹。于是,他多方筹集资金,远赴内蒙古、东北等地购买优等马匹,精心训练后,供给剧组使用。现在,他已有100多匹马、约300辆老爷车,雇了六七十名员工。
史清学靠“招兵买马”走上了致富路。但那时老家不少乡亲的生活依然困顿,史清学始终惦念在心。在他带动下,2000多位河南老乡来到横店,有的在剧组干杂活,有的做起道具、摄影等生意,先后脱贫致富。“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面对未来,史清学充满干劲,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
全国各地的影视从业人员纷纷来横店追梦。当地注册群众演员超10万人,1.5万多名剧组人员、6000多名影视行业工匠、7600多名“横漂”演员长期在横店居住。
“横漂”纷至沓来,源自影视文化产业在横店聚沙成塔。1996年,为打造电影《鸦片战争》拍摄场景,横店投资兴建了首个影视拍摄基地——十九世纪南粤广州街,由此拉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序幕。此后,横店借势发力,陆续建成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等30多个大型实景拍摄基地和100多座专业摄影棚,促进了国内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2019年3月,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成立,后又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目前,集聚区吸引了1500余家影视企业入驻,涵盖拍摄、制作、发行、特效、经纪等全产业链,成为全国影视文化企业高度集中的地区。今年前9个月,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实现总营收152.86亿元,同比增长34.3%;接待剧组325个,同比增长37.1%。
“有了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汇聚,带来更多影视文化资源、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东阳市委常委,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婉珍认为,影视产业成长壮大,既为“横漂”创造追梦机会,也让旅游等第三产业日益兴旺,会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去年10月,横店镇尚伦庄村建起了摄影棚,主要用于剧组剧照拍摄、个人艺术照拍摄、短剧和短视频拍摄等。尚伦庄村党务负责人陈伟介绍:“摄影棚投入使用后,平均每月都有10多场拍摄活动。”
在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带动下,横店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创造相关就业岗位近5万个,占横店镇劳动就业总数的53%。据统计,横店镇居民年人均收入2020年达到6.5万元。
村里产业兴起来,老百姓“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我一辈子都是农民,要做的就是为农民办好事。”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说,自己一生做了4件事:造厂、造城、造景、造园,“其实,这是同一件事,就是为了让横店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美好幸福,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横店,一大批正能量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全国观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也滋养着当地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电影《长津湖》的一些镜头就是在横店影视城及摄影棚取景的。”为剧组提供拍摄器材租赁的横店居民吕舜龙坦言,自己参与并见证这些高质量影视作品拍摄,本身就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内心充满了力量。
吴婉珍告诉记者,为鼓励影视制作公司创作更多的正能量影视精品佳作,针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影视剧项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讴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横店将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扶持更多影视企业创作生产精品力作。在文化产业的繁荣中收获物质财富,在光影交织的故事里得到精神升华。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