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61.8万亿,同比增10.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7日)公布了今年1—10月物流运行数据。随着宏观层面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在此背景下,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不断推进。

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6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0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6.5%。

从环比数据来看,尽管10月受到疫情、国际供应链不畅等复杂因素影响,但宏观层面保供稳价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强,效果逐步显现,物流需求增速环比9月回升0.5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何辉:物流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恢复增长的态势,包括我们能源供应这些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我们相关政策得到了比较好地调整落实,所以在需求方面,体现出来就是在回升。

具体来看,1—10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9%,高于疫情前水平。

从工业物流结构看,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得益于能源保供政策发力、优质煤炭产能加速释放,10月分别增长6.0%、11.1%,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2.8、1.4个百分点。

另外,1—10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13.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进:整个物流对整个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在进一步地显现,尤其是在疫情的情况下,保持物流的畅通,保持供应链的畅通,就能够保障我们国家经济运行的这种平稳的这种态势。

进口物流量延续回落走势分化明显

受基数效应、季节因素及海外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数据显示,进口物流量延续回落走势,不同货类进口量出现了明显分化。

1—10月,进口物流量同比下降1.1%;当月进口物流量下降6.6%,且连续5个月有所下降。

从不同货类看,随着国内保供政策效应不断增强,各类生产资料进口量维持下行走势,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明显走弱。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下降4.2%;原油下降7.2%;成品油下降7.1%;钢材下降30.3%。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何辉:受到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价格高企、成本过高的影响,我们的进口,从金额的角度,还是保持一个增长,但是从实物量的角度来讲,物流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有所回落,当然因为它的成本太高,对我们的这个生产、消费它的影响比较大。

另外,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进口量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增长21.3%;汽车(包括底盘) 进口数量增长11.9%。

物流服务价格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状况改善

今年以来,物流供需持续恢复改善,服务价格持续攀升,回升至较高水平。物流收入规模持续扩张,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从不同运输方式来看,海运运输市场行情继续向好,综合指数高位上涨。公路物流运输市场稳中趋升,价格水平小幅提高。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何辉:物流国内的服务价格,有一定的回升,在低位的基础上,国际物流价格呈现继续上升的态势,尤其是“一箱难求”,集装箱的运价继续保持一个高水平稳步上涨的态势。

1—10月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平均为1267.93点,同比增长25.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平均为2481.82点,同比增长173.7%。价格水平在前三季度较高水平基础上继续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进:从集装箱来看的话,它主要体现的就是海运受疫情的影响,这种受阻的情况比较大,但是它也促使了整个物流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比如说像海运在受阻的过程中间,陆上的一些运输,尤其是我们的中欧班列就发展得很快。

受益于物流服务价格不断提升,物流业收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整体行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1—10月,物流业总收入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

另外,专家提醒,物流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推升企业经营成本上涨,中小微企业稳定恢复尚不牢固,部分区域、部分领域的供应链堵点尚存。尤其是小微物流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