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创新平台 破解技术“痛点”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三峰轮胎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工程轮胎的企业。其轮胎产品应用于矿山、露天煤矿的挖掘机,使用寿命往往只有几百个小时,如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一直是三峰轮胎的一个“痛点”。而这个“痛点”近期让青岛大学帮着攻克了。

青岛的大学是怎么与威海的企业“搭”到一起的?这要从双方开展的合作机制创新说起。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很多科技‘痛点’难以解决,是怕找的科研团队不对路,科技投资‘打了水漂’,不愿意先掏钱。而大学等科研机构又不能‘垫钱’,这就形成了产学研融合的‘堵点’。”威海市科技局局长王厚全表示,针对这一“堵点”,在青岛大学与威海市企业有多个成功合作案例的基础上,威海市政府、青岛大学、环翠区政府三方共建了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威海市政府3年共拿出2400万元,资助青岛大学集聚高端创新人才,为威海中小企业破解科技“痛点”。“我们就是想帮着中小企业承担一部分创新风险,做企业的‘科技试验田’。”王厚全说。

在此次合作中,威海市政府创新了科技经费使用机制。“过去科技经费都是选择科技型企业进行直接奖励,现在是把创新研究院作为一个平台,由平台打通‘堵点’,直抵企业‘科技痛点’,目标是把资金用到解决科技难题的‘刀刃’上。”王厚全说。

三峰轮胎的“痛点”就是在这一合作机制下破解的。“2019年底,在威海市科技局组织的产学研对接会上,三峰轮胎提出的需求是把工程轮胎使用寿命提高到世界最先进的7000小时至8000小时,我们初步测算需要花费研发经费300万元,但三峰轮胎担心做不到,不想预先投入。”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谷正说,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到这里就陷入僵局了,但有了这个机制,就能继续走下去。

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给予了这个科研项目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申报创新创业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又获得了50万元的政府资金支持。“由此,不用企业掏钱,我们就开始组建团队进行橡胶石墨烯纳米复合基础原材料的研发。”谷正说。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发,由谷正领衔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化研发团队,成功改进了基础原材料,使三峰工程轮胎使用寿命达到了3000小时,这个成果让三峰轮胎看到了希望,有了进一步合作的愿望。“青岛大学科研团队的初步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科技研发实力。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高性能轮胎研发中心,以持续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哪怕投入再多一点,也有信心了。”文登三峰轮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东说,研发中心计划在2022年实现工程轮胎使用寿命7000小时的目标。

“政府是按照项目拨钱,这个机制激发了大学主动找项目、聚人才的积极性。”青岛大学副校长兼威海创新研究院理事长于永明告诉记者,为了配合这种新机制,青岛大学也在机制上进行了创新,“譬如过去晋升职称主要看论文水平,现在我们把与企业合作项目也纳入了评价体系,以引导更多教师解决企业具体问题,推动产学研融合”。

据悉,为了运行更顺畅,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还创新了组织架构。以理事会为决策机构,威海市政府与青岛大学各派出一位领导担任理事长,还专门成立了威海青威创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资金运筹。

为动员更多教师参与到产学研融合中,青岛大学把企业的科研需求信息发布在校内网上,鼓励有意向的教师揭榜挂帅,与企业对接。威海市科技局则定期组织企业与大学科研团队举办对接会,让更多中小企业把科研需求释放出来。

各个环节的理顺,使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与企业的合作迅速增多,目前,已组建了5个研发中心、12个研发团队,围绕新材料、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应用开发研究,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与近50家企业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解决企业的“痛点”数百个。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