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活跃。有统计显示,年内并购重组涉及资金规模超9740亿元,与万亿元的规模仅一步之遥。
资产重组的意义不言而喻,既能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又能提升盈利能力,维护上市公司股东利益,还能在采购渠道、技术开发、客户资源、稳定价格等各方面产生协同效应。然而,上市公司近期失败的重组案例突增,尽管“市场行为”可以解释一切,但具体原因仍有必要认真分析。
比如有公司从提出重组方案到计划落败仅仅一两个月时间,更有包括三维通信在内的几家公司,从宣布重组到终止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人们不免质疑,这些公司在环境考察、意向性接触、框架协议签订、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方面均有些草率,更谈不上盘活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突遭变故的重组事件往往引发二级市场股价“上蹿下跳”。诱人的重组方案一旦披露,资金蜂拥而至,股价飙涨;但到了重组终止的那一刻,资金快速撤离,最终落得一地鸡毛。我们观察到,近日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ST新亿,提出重组方案前股价经历了连续15个一字跌停,重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股价,但重组失败宣布后,股价旋即急涨急跌。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证监会致力于持续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促进供给侧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公开透明的运行方式、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大幅提升了并购重组的效率。然而,仍有少数上市公司把重组当作儿戏,假借重组之名,在股价波动中完成股东套现等一系列隐晦动作。
非诚勿扰。上市公司对每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应抱以诚意,尽最大责任,既要稳妥推进,又要谨防高溢价、商誉减值等风险。
我们注意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已印发实施一年,并购重组注册制改革扎实推进,上市公司依托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目前,市场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提高经营质量夯实基础,从而有效增强了国民经济各赛道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影响力。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