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与开展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随着高校双创教育的不断完善,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涨,学生创新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展露并茁壮成长。新华网《读懂创新的密码》栏目邀请高校创新创业学生代表就自身项目进行介绍。北京理工大学“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学生代表袁杭介绍了自己创业实践。
北京理工大学“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学生代表袁杭
袁杭介绍,自己通过在医院实习了解到,为了保证手术影像的实时性,血管介入手术必须在辐射环境下完成。为了降低辐射暴露,医生们需要穿戴重达20千克的铅衣进行手术,由于X光只能进行平面成像,同时导管导丝等器械较为柔软,这对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加入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肖楠副教授的研发团队后,袁杭便专注开发辅助医生完成血管介入手术的全过程多器械协同操作医疗机器人。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只需要将导管、导丝等器械安装至机器人上进行血管穿刺。完成术前准备后,医生可退出手术室,操作机器人的主端控制台,控制机器人完成手术。
袁杭提到,利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医疗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减少医生的辐射暴露;其次,医生可以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不需要长时间负重站立;最后,医疗机器人有着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能够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控制,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治质量。
“在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实现导管、导丝的协同操作。由于没有可以参照的技术,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最后整合出一个集成机械结构与控制程序的解决方案,打通了机器人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关。”袁杭表示,在克服了各种技术难题后,团队已于2019年底完成了第1例医疗机器人临床实验。从研发到临床实验,袁杭和团队证明了“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可靠性,也让医疗行业对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建立了全新的认识。目前,项目团队申报多项发明专利,取得融资,并与相关医院达成合作,辅助进行神经造影手术。
团队正在天坛医院做跟台临床试验
袁杭总结,创新和创业是不可分割的,创新会带来创业机遇,创业也会要求创新。创业的成功需要科技成果的累积,也需要创意的创新与项目团队的凝聚力。他表示,双创教育有着深层次的包容性,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创新的热情,更鼓励人们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实处,帮助科研工作者将技术更好地回馈社会,服务人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