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嘉鱼县潘家湾镇,有一处“绿色无人区”——长江潘家湾市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这里建有长江取水口,是咸宁市城区人口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10月28日,记者一行来到该保护区。只见沿着江边的保护区边界拉起长长的隔离防护栏,保护区内不见一人,“保护饮用水资源,确保饮水安全”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里原来是潘燕汽渡码头,我儿时起就在经营,后来关停了。”潘湾社区主任易国华指着一处空地说,其实,最初“无人区”里是有人的。
江辉和孔腊梅夫妻,曾经就在江边经营着一家小餐馆。
“餐馆开了二十多年,就建在潘燕汽渡旁边。”江辉说,这附近有几个码头,船来客往,夫妻俩做点过路客的食宿生意。
“按照规定,水源地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属于一级保护区,严禁兴建任何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潘家湾镇人大主席彭克勇介绍,2016年,潘家湾饮用水源保护问题,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组整改任务。
江辉的餐馆就在保护区范围,需要拆除。“头一天接到拆除的电话,第二天就拆了。”江辉说:“虽然有点舍不得,不过为了保护水源地,该拆还是要拆。”
和江辉的餐馆同时拆除的,还有同样在保护区范围内的3个货运码头、4处堤岸房屋,以及潘燕汽渡的下河通道。
“整改力度是非常大的,虽然难免有经济损失,但拆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守住人民的生命之源。”彭克勇说,到2017年,沥青码头、油库码头等保护区内的码头全部关停,拆除了房屋及附属建筑1328平方米。
二
在长江四邑公堤潘家湾段,江边的一个圆形建筑引起记者注意。易国华介绍:“这是新建的取水泵站,从下游约1.8千米处搬迁过来的。”
为什么要搬迁取水口?
“潘家湾饮用水水源地原取水口建成于2001年,主要供给咸宁市城区人口用水,关系到市城区及沿线乡镇近60万人的饮水安全。”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主任朱燕说。
该水源地的保护建设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实际行动,是极其重要、十分紧迫的民生工作,也是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整改的过程中,住建、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合进行了多次专门调查,并委托专门机构论证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7年,我市决定对潘家湾水源地进行重新选址迁建,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符合相关保护要求。
2018年底,新取水点开始动工建设,设计日供水量20万吨,一期日供应量10万吨。
今年6月,省生态环境厅对潘家湾市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调整方案进行了批复。
今年9月,市政府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长江潘家湾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工作责任分工。
目前,新的取水泵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结合水源地的整改搬迁工作,市住建局牵头起草了《咸宁长江潘家湾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工作方案》,规范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建设,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水平,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三
搬迁后的水源地安全吗?
在新建的取水口,泵站正源源不断地从长江取水,一道看不见的“隐形关卡”正在把守着第一道防线。
“取水口安装了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装置,长江水在进入水厂净化处理前,就能自动实时监测水质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郭晓蕾称,除了自动监测,环保部门还会定期进行人工采样检测,开展日常巡查,保护水源地安全。
在四邑公堤潘家湾段,堤内红叶碧桃绵延数里,堤外意杨连片、水杉成林。“春天桃花朵朵,夏日林木成荫。”易国华说,这一条绿色长廊,也是水源地的生态隔离带。
“随着取水口的搬迁,保护区的调整,水源地保护工作又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彭克勇说,调整后新建的水源地保护区,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潘家湾镇在水源地的管理保护上,除了按要求进行问题整改外,还严格落实镇村两级河湖长巡查制度,定期巡江;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等“减肥减药”生态循环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扎实开展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竖起生态屏障。
“水源地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即使整治任务完成了、风险隐患排除了,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彭克勇说,潘家湾镇将继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咸宁人民的生命之源。
记者手记: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以打造“绿色无人区”的魄力,保护咸宁人的“生命之源”,潘家湾镇深知自己肩上责任之重。
整改拆违、易址搬迁、生态隔离,层层推进出实招,千家万户才得以拧开水龙头安心使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这条路,母亲河的慷慨馈赠,才能源源不断。(向东宁 程昌宗 周萱 刘震 章文静)
来源: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