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第一次翻开小学高年级读本,我就被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设计精美的页面深深地吸引。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画面,把孩子的心牢牢抓住了!”今年秋季学期一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投入使用。一拿到读本,华东师大闵行永德实验小学丁丽莉老师就兴奋地与其他老师分享感受。

2020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自此,学校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方面有了更为具体的指导和依据。”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说。

2019年12月,《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印发。“一规划、四办法,对于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说。

……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教材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相关各方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健全教材建设工作体系,完善教材制度规范,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材建设,全面提升教材育人功能,教材建设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把好方向,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每一讲的开头都有一个故事,很吸引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这些话好熟悉,我在电视和广播里经常听到!”……

为增强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大中小学学生的重要必修内容。《读本》全套共5册,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大学各1册。2021年秋季学期,中小学《读本》已在全国投入使用。《读本》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体现到课程教材中,是全体教材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田慧生介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教材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颁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有机融入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材。出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

近年来,“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覆盖率和教材使用率逐年提升,2020年课程平均覆盖率达到85.35%,教材平均使用率达到77.27%。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构建步伐加快,重大主题教育持续深化。

“我们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关于‘大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中长期规划。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教材的生动性、可读性之间的关系,做到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说。

提升质量,帮助广大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

打开教育部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16开大小的书页上,“天地人”“你我他”6个字格外醒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识字课,从学习这6个汉字开始。

2017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初始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3个科目启用国家统编教材。2019年,“统编本”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与此同时,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于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2021年已覆盖26个省份。

“三科统编教材更加突出育人导向,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做到了有机结合。”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分册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表示。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等,都集中体现在教材中。为此,弘扬正确价值导向,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统领作用,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成为每一位教材编审工作者的矢志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扎实推进,体系门类逐步健全,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版权页标注为“教材”字样的各类学历教育教材数量达到20.34万种,其中,基础教育类教材1.08万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教材8.47万种,高等教育类教材10.79万种。教材体系日益完善,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类型更加丰富,内容质量持续提升,育人功能显著增强,时代特征愈发凸显,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与此同时,制定(修订)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家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构建起全面覆盖各学段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的标准体系。同时,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和“党的领导”相关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系列指南和纲要的颁布,大中小学课程教材落实重大主题教育要求有了详细规划蓝图。

“建设教育强国,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教材精品意识,全面提升教材质量,用一流的教材支撑一流教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说。

优化管理,拧紧教材进入学校课堂、学生书包的安全阀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工作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的调整完善,加强了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初步建立起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国家、地方、学校分层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在中央教育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国家教材委负责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教材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规划、重要政策文件、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都须经国家教材委审核审议后才能发布。

同时,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等9个省份已成立省级教材委员会,浙江、上海、陕西、新疆、内蒙古、西藏等11个省份教育部门已成立教材处或教材办,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普遍成立了教材建设管理委员会、教材工作领导小组或教材审查选用委员会,明确了教材工作部门。教材建设专业支撑力量也在日益强化,着力打造了一批服务教材建设的高水平专业智库。

近年来,教材把关工作全面加强,持续拧紧教材进入学校课堂、学生书包的安全阀。把好教材编写关,严格各级各类教材编写要求、人员条件等,规范“谁来编、怎么编”。把好教材审核关,健全教材审核机构,严格审核标准和程序,规范“谁来审、怎么审”,对各级各类教材教辅进行全面“体检”和净化。把好选用关,明确教材选用主体、原则、程序,规范“谁来选、怎么选”,确保选出最适合当地教情学情的教材。把好使用关,定期组织编写组入校听课、座谈,建立意见征集反馈平台,为广大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使用要求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十四五’时期,教材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用这一思想为学生培根铸魂。同时,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田慧生介绍了教材工作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工作正在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