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一周参加6项体育运动 小小年纪练就6块腹肌

7岁和11岁的孩子,在穿秋衣的天气里,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游上百米后,再换自行车骑行,最后奔跑在赛道上,冲过终点。

别人捧在手心里的“小祖宗”,杭州80后父母周灵和史江浩却让两个孩子跳出舒适圈。在爸爸的影响下,只有7岁和11岁的两个孩子站上了青少年铁人三项赛场,越战越勇,愣是成了拥有六块腹肌、不折不扣的小硬汉。

不仅如此,从球类运动到空手道,两兄弟一周玩转六个体育项目,在学业上也毫不逊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体育活动究竟怎样发挥作用,这对夫妻俩摸索着找到了答案。

5岁就是铁人三项的小观众 7岁就尝试独自参赛

两个孩子“入坑”铁三,还得从爸爸史江浩说起。2018年,因朋友抢到了活水湖铁人三项赛名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史江浩开始了自己的铁人征程。

从此,史江浩从标铁(1500米游泳、10公里跑步、40公里骑行)比赛拼到了大铁(3800米游泳、42公里跑步、180公里骑行)赛场,还曾远赴澳大利亚参赛。

大铁比赛时间较长,常常从早上五六点,比到晚上九十点,所以赛场更像是一场运动嘉年华。即便风雨交加,妈妈周灵也会和孩子去现场感受氛围,中年选手不轻言放弃的坚韧、现场观众热情的加油呐喊,还有爸爸奋战到最后一刻的模样,都牢牢地印在了兄弟俩的脑海中。

今年五月底,7岁的史诺言和11岁的史诺行第一次站上小铁人系列赛场。虽然强度不及成年人,但200米的游泳、1.6公里跑步和1公里的骑行,对孩子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在比赛中,拥有相应的体育技能只是基本门槛,最重要的是掌握方向感和学会把每个项目衔接起来。有的孩子在水中找不到方向,有的在转换下一个项目时分不清地点。而初次比赛时,弟弟史诺言游完泳,淡定地从水里上来后,细致地用毛巾把自己擦干净,再悠悠然换鞋……一系列操作看得赛道外的周灵都为他着急。

但上周的比赛中,弟弟在换项环节没有了这些拖泥带水的小动作,利落地从水里上来后,连脚都没怎么擦,带着泥沙就套上球鞋,投入到后续比赛中,而他的成绩也从初次参赛的十九名晋升到了第二名。

“其实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是这样,要学会取舍。总会因为一些原因,放弃或者抛下一些东西。”周灵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铁三比赛中的一些突发情况,甚至是极端天气,让孩子们走出舒适圈去适应变化而不是等着被动改变:“作为家长,我们也会担心。但更多的还是看到他们成长后的欣慰与喜悦。”

一周玩转六项体育项目 用体育运动助力孩子的成长教育

让小学孩子参加铁人三项比赛,这在业余铁三圈子里都屈指可数。最初让孩子站上赛场时,家中长辈也对此表示担忧。“其实家长的作用更多是保证正确的运动频率和运动安全,但运动的选择权,更多还是交给孩子,他们喜欢与否,很明显就能感觉到。”

实际上,铁人三项并不是兄弟俩参与的唯一体育项目。每周,哥哥史诺行一共要参加6项体育运动:在每天保证学校足球队、田径队的训练基础上,还有从幼儿园就坚持至今的游泳、骑车,以及篮球和空手道训练。目前,他不仅和爸爸成功横渡钱塘江,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

而弟弟也跟随哥哥的脚步,陆续拥有了相同技能。每项运动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东西:学会团队协作、良性竞争,明白坚持的意义,一年中极少生病,甚至小小年纪就拥有清晰可见的六块腹肌。

在周灵看来,让体育运动助力孩子的成长教育,家庭氛围非常重要。家里的体育达人可以追溯到爷爷奶奶,爷爷曾骑车去拉萨,奶奶是体育赛事的忠实观众。而两兄弟共同参与的项目,既是对手也是队友,弟弟获得了好成绩,哥哥必然在第一时间催着妈妈给奖励。

周灵也有一套自己“软硬兼施”的办法:小时候靠“威胁”、大一点靠奖励、最终用事实和孩子讲道理。

这么多的体育项目不会影响课业吗?实际上,哥哥史诺行的成绩一直不错,不仅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委成员,并且常年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五。如今,孩子即将进入小升初阶段,周灵并没有准备减少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双减政策确实给了孩子们更多文体运动的机会,时间上也更具弹性,有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

而她也想通过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更多人了解铁三运动,并鼓励更多孩子参与其中,“现在比赛机制和保障都日趋成熟,在上海也相继出现小铁人比赛,明年亚运会铁三比赛将在千岛湖举行,所以希望日后杭州的小铁人也能越来越多。”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