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罗湖区的渔民村是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沿着350米的文化长廊一路往村里走,映入眼帘的不仅有渔民村从无到有、经历改革开放以及旧城改造的变迁,这里还打造了花园式宜居社区。诸如燃气走进社区、中国山水画兴趣坊、心暖相伴,共庆长者生日会等各类知识讲座及文娱活动,在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接连举办。
渔民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辉煌成就和深刻变迁的缩影,更成为深港两地协同发展的典范。该服务中心不仅设有图书馆,还集港人服务专窗、活动功能室、社康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于一身……
深圳市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李竞近日接受采访时称,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仅专门设立港人服务专窗,还设置了港人活动功能室,为社区内的港籍居民提供办理业务、聚会、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李竞印象中,港人从过去办理业务寻找亲戚朋友,到现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社区。这点转变让李竞感受到了港人对内地深深的认同感。“‘平台搭建+深港协同’的模式,让更多港人参与到基层社区治理。越来越多的港人在服务中心聚会以及参与活动,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让社区工作者更了解居民的各种需求。”
据悉,港人服务专窗搭建“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文化交流、就业创业、爱心救助、社区治理”六个平台。港人可以办理居住登记、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健康码申报等30项业务。
李竞介绍说,在渔民村的港逸豪庭小区,过半住户都是港人。港人还成立了业委会,把香港小区的优秀物业管理经验带入小区,及时了解居民们在社区里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渔民村的港逸志愿服务队是深圳市首支港人服务队伍。疫情期间,该服务队通过了解港人接种疫苗的需求,与社区街道、医院等进行对接,帮助逾200名港人完成疫苗接种。”李竞说。
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古建玲称,同乡会此前组建了合唱队在国庆期间进行演出,大家还会一起做渔米糕。在她眼中,社区针对港人的配套服务设施日渐完善,特别是服务中心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探亲变得更加便利化。“以前我们探亲需要到所属派出所办理证件,现在通过网上预约,就可以在社区内进行‘一站式’办理,十分方便。”
此外,深港文化交流也成为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力。社区的跨境儿童议事会,通过模拟讲解议事规则等多场活动,提出“渔邨周末影院”项目,成为社区周末亲子活动的重要品牌项目。每个周末,近50名社区亲子进行观影……
李竞表示,社区同乡会的港籍居民还会在中秋节等节假日,带着礼品和祝愿与河对岸的香港居民共同庆祝传统佳节。
目前,渔邨社区与香港的社区也初步达成建立两地交流关系的意愿。接下来两地将进一步加深交流和沟通。
工作十余载,李竞感受到了社区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水平日益凸显。李竞认为,像她一样的社区工作者,从一开始不被理解和被忽视,到现在成为社区治理中一股重要的工作力量,未来将会朝着专业化方向继续发展。
她表示,社区工作者除了立足现在以外,还需要放眼未来。现在,每年都有不少社区工作者去考取社工证,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
作为一名党员,李竞称,除了发挥个人先锋模范作用外,还要凝聚和团结周边社区力量,建立年轻社区工作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更好地为社区和居民服务,然后再朝着专业化和精准化服务方向前进。
李竞提及,一些刚踏入社会的小伙伴对社区的认知没有那么全面,富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就会以“五家+”工作法,带领他们主动联系和迈进居民家,倾听居民的需求,帮居民解决问题。
“党建引领+精细治理”“品质提升+精准服务”“平台搭建+深港协同”是渔邨社区的治理特色。李竞介绍说,党群服务中心把原本分散在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社康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进行整合,变成一体化,多功能,复合性的党群服务中心。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他们生活各方面的服务事项都能够在中心进行。社区统筹和汇聚各方面资源,这里不仅是社区治理的综合平台,更是我们与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温馨家园。”李竞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