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喜忧参半 美国左右为难

美欧上周陆续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结果都“不理想”。从数据分析,欧洲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但面临的风险不断累积,可谓喜忧参半;美国经济则陷入增速大幅下滑、供应链雪上加霜、通胀不断加剧的境地,政策取舍左右为难。

10月29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欧盟GDP环比增长2.1%,欧元区GDP环比增长2.2%,分别比第二季度快0.1个百分点。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认为,这得益于疫情对欧元区经济的掣肘明显减弱,同时欧元区内部及全球需求复苏也是重要助力。

这一表态的微妙之处在于对严格防疫的积极作用避而不谈。实际上,正是由于前期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和广泛疫苗接种缓解了欧洲疫情,才有了第三季度许多欧洲国家解除封禁措施,进而推动释放居民消费动力,促进了生产和商业投资,拉动了第三季度欧洲经济增长。

疫情远未消除,若疫情防控不力,那么欧洲恐怕要为第三季度放松防控付出更大代价。世界卫生组织的疫情周报显示,在截至10月24日的一周中,欧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占全球一半以上。欧洲新一轮疫情卷土重来,已迫使欧洲多国再度收紧防疫举措。不仅如此,欧盟统计局10月29日数据还显示,受能源价格上涨及供应链瓶颈等因素影响,10月欧元区通胀率持续攀升,按年率计算达4.1%,创13年新高。有观点认为,在疫情反弹、供应链问题加剧、通胀飙升等因素影响下,未来欧洲经济增长前景不太乐观。

美国的问题更棘手。10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初值显示,第三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增长仅为2%,较第二季度的6.7%大幅下滑,也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6%。

有分析认为,为应对疫情冲击,美国当局出台超宽松政策,试图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却在最关键的严格防疫上来回摇摆直至疫情失控。于是,一方面失控的疫情持续扰动美国经济,阻碍消费,并导致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被超宽松政策刺激起来的消费需求,却因为美国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不足而无法满足,再叠加劳动力短缺因素,形成严重的供应链瓶颈,不断加剧美国通胀。数据显示,美国9月核心物价指数同比增长3.6%,延续了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通胀加剧不仅抑制消费阻碍增长,而且迫使美国当局不得不加快收缩超宽松政策。

换句话说,在疫情失控的条件下,超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同时引起通胀加剧。为此,美国当局既要尽快收缩超宽松政策以免通胀失控,又要尽可能地拖延收缩超宽松政策,以避免股市崩盘经济下滑,可谓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都饱受疫情、供应链和通胀的困扰。然而,困扰归困扰,眼下既看不到有何强力举措控制疫情,也看不到欧美供应链瓶颈和通胀在短期内缓解的迹象,更看不到调整经济结构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行动。反倒是欧美政策走向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外溢影响不断凸显,而这正是中国在G20会议上极力呼吁避免的重要问题。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