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两度强调要“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然而当前,不少城市在发展理念上依然以大为荣,不但提出要建设新一线城市、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并将人口规模突破千万等列为重要指标。从国家层面及时提出“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对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无疑具有重要导向意义。
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标和指挥棒,有什么样的城市发展理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发展逻辑,带来什么样的城市发展面貌。过去,每当发展中遇到问题,超大城市习惯于通过突破规划来寻找解决方案,城市上规模、铺摊子,“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这种粗放发展的弯路,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房价高企的民生痛点,造成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紧张,短期看可能城市GDP增速上去了,长远看却有损城市宜居度和竞争力,影响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突出了减量发展、绿色发展的内涵,体现的正是发展理念之变。城市的发展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制约,如果一味贪大求快,不仅会造成投入产出的不合理关系,而且可能导致不可弥补的生态问题,乃至进一步影响经济和社会安全。特别是对于黄河流域的城市来说,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意义尤为重要。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就意识到城市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比如农田和生态空间被蚕食、能耗和碳排放上升、不同社会群体居住空间分化加剧等。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设定了增长边界,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等城市发展理念,强调混合土地利用,鼓励存量开发,以最低的公共成本投入创造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等。
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就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传承,科学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等,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把有限的建设用地高效利用起来,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同时,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的关系。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郊区新城等联动发展,通过推进交通一体化,形成更紧密的产业联系,培育发展一批现代都市圈,最终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发展更可持续、更宜居。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