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感谢北京市为全球创业者打造这么棒的国际化创业平台!”在日前举办的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颁奖典礼上,创业者胡渊鸣激动地说。从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到朝阳区第九届海外人才创业大赛、石景山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各级各类创业比赛“以赛代评”吸引人才,这是北京市着力引进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京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特别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创精神,打出“放权、松绑、解忧、创生态”的人才政策组合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优化人才工作职能

打造一流人才发展平台

北京集聚了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近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集中承载地。

“北京人才优势突出,但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仍有差距;面对高质量发展需求,结构尚存短板。”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锻长板与补短板并举,将构建和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搭建人才事业平台作为第一位任务,持续优化科研主攻方向、优化科研组织形式、优化人才工作职能。

北京市率先组建人才工作局,成立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构建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做实做强人才支撑责任主体。同时优化人才政策供给,建立服务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按需给予人才一揽子支持。赋能65家用人主体重点人才项目自主认定权,出台联合引才支持政策,与81家部属高校、院所和企业合作引才。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为755家企业解决用地、财税金融、租金减免及人才落户等需求。

“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机构、市场主体作为人才工作的后台、中台和前台有序衔接、高效运转,才能发挥好人才工作‘黏合剂、润滑剂、催化剂’作用!”朝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刘静介绍,朝阳区探索“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全区19家相关部门的120个人才服务事项,逐步实现“一窗办”“就近办”“掌上办”,解决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依托科技创新主阵地

引进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

“怀柔区实施‘雁栖人才计划’,为丘成桐、王中林等顶尖人才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团队引进等量身定制服务。”怀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占军介绍,怀柔区紧紧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方位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保障,近两年累计为85名领军人才发放“雁栖人才卡”。

北京市确立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为科技创新主阵地,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和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等方向,努力形成先发优势。

前沿科技创新需要高端领军科技人才。北京市制定引才专项行动方案,专家推荐、专班洽谈、部门承接相结合,实施以才引才、大师引大师,“一人一策”提出引进方案,“一事一议”确定引进事项。

疫情期间,北京市还创新海外引才模式,面向全球启动高层次人才网上“云招聘”。两年来,北京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联合引进海外战略科技人才32名,科技领军人才179名。

营造人才生态

建设一流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会客厅通过灵活办公、创新路演、服务对接、学术分享等特色功能区,全方位满足国际人才工作生活需求。”海淀街道工委副书记赵可介绍,北京首家国际人才会客厅——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开厅一年来,已连续举办30多场人才主题活动,会客厅“创新协作联盟”和“创新合伙人”范围不断扩大。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平台在北京越来越多,共同构筑起人才服务的“生态雨林”。

北京市持续打通人才流动堵点、破解成果转化难点、解除人才保障痛点,尽心尽力打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金字招牌。在中央部委支持下,先后开展五轮政策创新,出台71条人才新政,将“绿卡”审批时间由180天压缩至50个工作日,为58名人才境外直接办理“绿卡”,近5年受理的“绿卡”申请量是之前12年的2.5倍。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成果产权由过去的国家单位拥有变为科技人才可以个人拥有;出台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免征额由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

如今,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单中,北京名列第一;在京“高被引科学家”达253人,首次超过美国硅谷。“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坚持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培养、引进、使用、服务世界一流人才,为国家科技和人才自立自强恪尽首都责任。”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