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是引领师生凝心聚力促发展的主心骨,是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2018年以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探索构建了党建工作、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五维融合”一体化发展模式,将党建工作贯穿融入学院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构建形成“党建引领、合作发展、创新共赢、人才共育”的发展格局,实现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示范先行,推动党建工作提质量
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制定出台《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在重大事项、重要人才引进等方面党组织先行研究后提交党政联席会,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落地。坚持“在马言马”,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班子成员带头先学一步,带动教师党员强化理论武装。规范组织生活落实,制定出台《“三会一课”实施细则》《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组织生活召开的时间、程序、内容、要求等作出明确,党组织战斗堡垒坚强有力。开展了“新老党员话初心”“抗击疫情党员先行”“共上‘疫’课”等系列活动,党员党性强、作风硬,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学院先后获评山东省示范马院、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称号。
思想先导,推动人才培养强根基
坚持组织育人、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高层次融合。组织育人突出政治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案例教育、志愿服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师生党员充分调动起来,增强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程育人突出政治素养,凝练“青年思辨、青年认同、青年选择、青年使命、青年视野”等青年成长主线,聚焦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设定思政课教学目标;实践育人打造以党员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以党团员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技术团队,形成双创人才实践教育支持体系。
党员先锋,推动学科建设增内涵
积极布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学院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党员骨干为学科带头人,立足学校“青年政治”办学特色,强化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创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院”“基层党建与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院”,培育建设学科研究团队。通过“夯实办学基础、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科梯队、促进人才培养、鼓励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深化社会服务”等七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探索和培育新的特色学科方向增长点,学科综合优势日益显现。
人才先手,推动教育教学出特色
坚持党管人才,实施引才与育才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搭建校外名师面对面、校内导师手把手、青年教师肩并肩三个平台,着力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近年来,支部党员先后有多人入选山东省高端智库人才、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助力教学出成果出特色,获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1项,获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省级思政课教改项目、省级思政课“金课”等项目4项。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育树立榜样标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成果奖30余项。
优势先发,推动社会服务见成效
发挥思想理论和党务工作实务资源优势,先后承接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政府部门委托专项课题4项;为省内6地市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库成果;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学术讲座、交流座谈、专题调研等方式,积极为地方政府决策、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精准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鼓励教师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多名党员骨干教师赴机关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社区村户,专题宣传讲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等内容70余场次,学院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温永慧)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