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其中获赞数量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的确,如果我们缺乏自律,我们可能很难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篇文章,原标题是4 Habits You Should Give Up to Be More Disciplined,做着Nick Wignall在文章中分享了让你变得更加自律而必须改掉的4个坏习惯,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Pexels
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律就是和自己做什么有关:
保持专注
停止抱怨
坚持到底
提高意志
自强不息
不过,在我看来,却是另外一回事。我认为,提高自律的最佳办法,并非多劳,而在精干。
当你面临棘手的事情时,继续投入更多的努力很有可能导致失败,因为你已经筋疲力尽了。
相反,如果你主动纠察那些阻碍你提高自律能力的因素,并致力于清除它,那么情况又会有何不同呢?
如果你已经为此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取得成效,那么,了解并戒除本文中提到的四个与自律有关的习惯,将为你带来积极的改变。
1. 以自我批评为激励方式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如果我们无法严于律己的话,就无法取得成功;如果我们不成功,那我们就没有价值所在。
所以,从小开始开始,我们便养成了自我评判与自我批判的习惯。
我们告诉自己:在开始演讲前感到紧张是“愚蠢的”。
我们斥责自己:只要做事拖延就是“懒惰的“。
我们还会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效率而怪罪自己分心、分神。
然后,你会发现,我们还是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学习成绩优异、入读高校、找到满意的工作等。
但关键在于······
由于这种自我批判的能力跟我们相对的成功有一些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是自我批判铸就了成功。
然而,但凡了解统计学基础的人都知道,相关并不代表因果。
举例而言:我今早喝咖啡的时间比平常晚了一小时,然后比特币的价格下跌了5%。很显然,我改变喝咖啡的时间与比特币的价格无关。
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你总是依靠自我批判来激励自我,并不意味着它就能真正地推动你或者帮助你取得成功、保持动力、并取得成功。
实际上,在我从业多年期间,在接触过许多严于律己并且非常高效、成功的人之后,我注意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
尽管有自我批评的因素在,但大多数人仍具备一定的生产力,而非全靠自我批评。
实际上,当他们学会放弃自我批评和自我批判的习惯时,他们往往能够变得更加自律与高效!
毕竟,自我批判只会导致进一步加深羞愧、焦虑和自卑——而这些都会阻碍你变得更自律。
另一方面,当你充分理解和体谅自我的时候,自律能力就会来得相对真实且自然。
所以,不妨尝试做一个小实验:在你想变得更加自律的方面,无论是饮食、健身计划、个人成长目标,抑或是工作任务······用一周时间尝试练习自我谅解而不是自我批判,然后再观察自己的自律水平是否会有什么变化。
总而言之,你完全可以回到苛求自我的做法,但我想你不会这么做。
图片来源:Pexels
2. 直面干扰因素
在那些认为自己不够自律的人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面对和管理各项干扰因素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手段是“直接应对”:
想方设法地集中注意力
摄取更多的意志力
抵制诱惑
······
对他们而言,仿佛干扰因素是一种无法掌控的、不可避免的力量。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虽然一部分干扰因素的确是无法回避且不得不面对的,但相当大一部分干扰因素是完全可以在发展初期就能避免的。
比如说:在我的生活中,我自己能做到比较自律的领域之一就是写作。我能够坚持每天早上写作一到两小时。
当然,受互联网的吸引,我也很容易分心,尤其是手机里安装了我最喜欢的应用程序时。
但事实上,仅仅是看到我的手机放在桌子边,都会让我分心,无法专注于写作,在社交媒体上浪费时间,然后对自己的分心懊恼。
虽然我可以更努力一点,尽量抑制在写作的时候查看手机的诱惑,但你知道真正奏效的方法是什么吗?就是一开始就不被它干扰!
当我坐下来准备写作时,我要么把手机放在书桌的抽屉里,要么把它放在另一个房间。我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来抵制手机的诱惑,所以我把手机放得远远的,让它不可能成为导致我分心的干扰因素。
同样地:
我会在早上别的人还没到办公室之前就开始写作,这样其他人和事就无法干扰我。
每晚下班后,我会关掉所有的软件和浏览器,所以我电脑上唯一打开的就只有我的写作程序。
我保持桌面整洁,拿走所有的纸张、书籍、笔记本等等,因为所有这些都是分散注意力的来源。
总之,永远不要试图去应对那些本可以直接消除的干扰因素。
你可以将这一原则应用到许多和自律有关的领域:
假如你想在新的饮食习惯方面上变得更加自律。不要仅仅依靠意志力来避免每天晚上都想吃冰淇淋的想法,而应该从一开始就不要将冰淇淋买回家。
如果你想要停止晚上熬夜看电视的做法,以此让自己在恰当的时间就开始睡眠,那你就应该把你的电视搬离卧室。
你真正地想要使用去年买的跑步机吗?把家里的电视搬到放跑步机的地方,只有在使用跑步机的时候才允许自己看电视。
我知道上面有些建议可能听起来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要变得更加自律的心又有多么迫切呢?
如果你已经尝试“直面干扰因素”这种方法很长一段时间却收效甚微,也许是时候换一种新的方法了。
总之,与其试着改变自己,不如试着改变环境?
图片来源:Pexels
3. 无视自身的好奇心理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听过最悲伤的事情之一,就是客户告诉我,他们小时候的好奇心是如何遭到惩罚或打击的。
当然,仅仅是想到那些好奇的小孩被告知他们的兴趣是愚蠢的、可笑的或不重要的,就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可真正的悲剧是,这对人们日后追求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东西的能力产生了终生影响。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高度自律、高度专注,以及能够按计划行事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十分享受自己的所做的事情。他们认为这些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趣或令人兴奋的。
比如说: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的人,你通常都会发现,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真正享受锻炼的方式。也就是说,与其说是依靠意志力和自律强迫自己去锻炼,锻炼本身就会吸引他们,他们也能从锻炼中得到回报。
再比如说:
常常有人问我如何才能在保留全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他们想知道我保持高产的技巧和框架。虽然我确实有一套所谓自己的方法,但真正的原因很简单:我就是真的很喜欢写作。
当然,也会有难产的时候。但我之所以能够持之以恒,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自律,而是因为我乐意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好奇心理这个主题上来。
很多人难以做到自律的原因,就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事情去付出。
或者至少来说,他们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努力的事情和整个过程都没有回报的话,那么要继续保持任何习惯或例行事项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你缺乏内在动力。
但很多人选择做一些本质上起不到激励作用的事情,其原因在于,他们被洗脑了,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好奇心。大多数情况下,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被劝阻不要追随自己的兴趣,而应追随别人认为是重要或有价值的东西。
忽视自己的好奇心,长期下来,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缺乏动力和自律能力。
另一方面,当你开始听从并追随自己真正好奇的事物时,你会找到真正有回报和快乐的事情。当你做的事对你来说是真正有回报和快乐的时候,自律和动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图片来源:Pexels
4. 过分关注目标
假定你现在想要学习弹吉他,这是你的目标。但你可能会遇到一个小问题:你应该花多少时间去思考你的目标?
答案是:几近于零!
有目标是好的,但过多地幻想目标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让我用“学习吉他”的例子来简单解释一下:
如果我完全是一个吉他初学者,在正式学习之前,花了几个小时幻想自己弹得非常娴熟的场景将会有多棒,但每当我坐下来练习时,我很可能会因为目前的技能短缺而感到挫败。因此,我极有可能因此气馁接而放弃,或者至少会减少我本该练习的机会。
再举例而言:
假设我的目标是减重20磅,如果我花大量的时间去幻想自己减重后110磅时的生活,那么当我每次站在体重秤上记录我的减重过程时,而且不可避免的是,我的体重可能还没有如期达到110磅时,我可能都会感到沮丧。
更常见的方法是,当涉及到目标时,采取一种“先设定再忘记”的方法。
当你设定了目标,你应该将大多数注意力和精力放在那些对你的目标起决定性作用的小行为上。
比如说:
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那样的吉他手,你可能就不应该花太多时间把自己想象成他。相反,你应该把精力花在弹奏F和弦上,然后感受你的手指能够自如地弹奏F和弦时的感觉有多棒。
或者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减重20磅,那就坚持每周去5次健身房,晚餐过后不要再加餐。因为一旦当你专注于这些小细节时,你更更有可能察觉到自己的成功,并且还总是带有回报的,这也能进一步增加你的前进动力。只要你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达成你的目的。
坚持自律的人,不会把目光聚焦在结果,而是更注重过程。
虽然这有点违背直觉,但如果你苦苦挣扎,寄希望于达成某个目标或者在某个方面做到自律,可能原因就在于你太专注于目标与结果,但这反而会影响你的进步。
总之,值得注意的是,当谈及到目标时,先设定,再忘记。
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小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小的进步,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的话,那你最终就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写在最后
如果你一直在因自律而努力,却收效颇微,极有可能是因为你想做的太多。
注重改掉以下这四个坏习惯,你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自律:
以自我批评为激励方式
直面干扰因素
无视自身的好奇心理
过分关注目标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