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晓杰)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我省将再度发力。日前,省经信委对外公布《湖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年均增速保持18.5%左右,到2020年,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万亿元,收入过亿企业达700家。
未来四年,我省将打造以集成电路、光通信、智能终端和新兴产业等为核心的“多极支撑”产业新格局,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收入比重要达到30%左右。
在市场主体方面,《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的企业有1-2家、过亿元的企业有700家,“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产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为代表,我省已初步形成武汉、宜昌、襄阳等特色鲜明和差异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一批重大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
据介绍,目前,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已拥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创新技术平台60余家,每年专利申请数量平均增长2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5000亿元。
湖北信息技术产业,如何跻身“万亿俱乐部”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刘晓杰
根据规划,经过4年时间的努力,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1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到2020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的单位能耗要比“十二五”末减少10%左右。“龙头骨干企业数量比较少。深层次、素质性和结构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与发达省市相比,产业规模偏小、发展不够还是我省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5000亿元到1万亿元,作为我省传统的优势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如何实现倍增,跻身“万亿俱乐部”?
实施产业倍增工程
构建“多极支撑”产业格局
万亿梦想背后,靠扎实的行动。“关键是落实项目,全面实施产业倍增工程。”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统筹重大项目建设,来带动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在地区间、其他产业间的相互提升和互补协同发展的联动发展的局面。“市场主体是关键。”该负责人表示,在现有基础上,我省将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骨干企业领军、中小企业配套共同发展的良好企业生态体系。
同时,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要达到3.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末降低10%左右。
按照新计划,我省打造“多极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格局,形成核心支柱产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优势产业(光通信、激光、新型电子材料)、智能终端产业、新兴产业(北斗导航、物联网、应用电子)等四大产业体系。
其中,在现有基础上,依托武汉建设“中国软件名城”这一抓手,到2020年,软件与信息服务的业务收入将力争跨越式实现3000亿元,占全省信息技术产业整体收入的三成。
培育特色园区
提升产业集聚承载能力
“产业基地已选址光谷七路。”昨日,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胜安告诉记者,下半年,公司将在光谷生物城投资建设一个脑科学主题产业基地,“这在全国应该都是独一无二的。”
特色鲜明,正是我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根据规划,在区域集聚方面,我省将打造武汉城市圈、“宜(昌)-荆(州)-荆(门)”鄂西南地区和“随(州)-襄(阳)-十(堰)”鄂西北地区的多点支撑产业布局,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围绕各地区发展优势和发展重点来做文章。”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在继续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功能区基础上,我省应积极培育建设新的产业功能区,提升产业集聚承载能力。
出台鼓励政策
引进“外智”来鄂兴业
与此同时,我省将明确在四个方面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争取各方面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二是,引导各类资源向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聚集,推行普适性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依托重点企业和高校机构建立实训基地;四是,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大力度引进海外华侨华人技术人才来湖北创新创业。“信息技术产业是工业强省的重要突破口。”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科教大省,我省信息技术人才资源丰富,必须抓住机遇,勇于探索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该负责人坦言,目前,我省信息技术产业“低、小、散”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是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核心基础产业比重较低,产品主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缺乏知名品牌。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也缺乏具备国际视野的一流复合型企业家。这一现状,亟待改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