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受访者称孩子不喜欢校内体育课

双减”后,校内的体育教育有哪些变化?学生们喜欢体育课吗?他们期望的体育课是什么样的?日前,新京报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开足体育课”方面,7成以上的孩子就读小学阶段的受访者表示每周体育课不少于四节。但课程内容枯燥、体育课经常因天气、期末考试等原因被占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开足课程之余,受访者更希望体育课变得有趣,从根源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

近45%受访者称体育课被占用

参与此次网络调查的以三四线以上城市的中小学生家长为主,其中89.23%来自一线城市。小学生占比70.77%,初中生占比23.08%。调查结果显示,73%的小学生及家长受访者表示学校每周体育课不少于4节,这也意味着仍有不到三成的学校难以达到每天体育运动的锻炼量。中学阶段受访者中,87.5%表示每周不少于三节体育课。

44.62%的受访者表示,学校的体育课会被其他学科占用,其中经常被占用的占3%。此前,在9月1日举行的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教育督导局有关负责人透露,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等毕业班的体育课被挤占问题尤为严重。

被占用的原因包括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紧缺、学校场地等基础设施紧缺、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担心学生安全、中学学科学习任务重、天气原因无法正常开展室外课等,其中,天气原因无法正常开课而被占用的比例最高,占46.15%。其次便是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希望活动丰富,不要只是让学生看视频介绍或排队。”一名受访者留言表示。

大多数家长不希望体育课被占用,“每天回家没有办法保障孩子体能训练的时间,因此在学校中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太少了,期中期末会被占用,就更少了。”多名受访者表示。

6成家长表示孩子不喜欢校内体育课

对于学校的体育课,40%的人表示满意,称学校会安排游戏、竞赛、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喜欢上体育课。但仍有60%的人称孩子不爱上校内体育课,主要是课程内容让孩子觉得枯燥、无聊。“课程内容太单一,每天就是跳绳、仰卧起坐、跑步,没意思。”有网友在留言中说道。

有家长称,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孩子随便使用校内体育设施,课间也没办法出教室玩耍。“确实很多学校的体育锻炼设施非常先进,但是很少允许孩子们用,因为没有那么多体育老师盯着,怕出危险。”一名小学老师坦言。

受访者们希望,体育课上可以提供跳绳、跳马、踢毽子等丰富的运动课程,希望体育老师可以用赛事、游戏调动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有家长希望学校可以引进校外资源,让孩子接触到游泳、棒球等运动课。逾四成家长希望外聘专业教师丰富课程内容。“外边的老师进校园,孩子们会感到新鲜,专业人员也能拓展孩子们对体育的视野和兴趣,比如很多学校请奥运冠军、运动健将进校园交流。”家长肖先生说。

85%受访者会报校外体育拓展班

“双减”政策落地后,不少家长转而投向体育培训,85%的受访者表示会给孩子报课外体育拓展班,增强身体素质。其中,36.92%的家长选择游泳、体能拓展等常规训练。

随着中考体育改革的推进,体育成绩与各项评奖评优、升学挂钩,部分家长在选择体育培训班时也出现应试化倾向。抓住家长这一心理,校外培训机构除开设篮球、排球、体能训练等项目,也针对性地推出跳绳班、中考训练营等。有观点认为,体育培训中的“应试化”现象说明,校内体育课在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有待改进。(新京报记者 刘洋)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