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匠心:深夜与瓷对话

熊国安在检验一只薄胎碗的厚度(7月14日摄)。 手工薄胎瓷是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的极致之作,制瓷匠人在“利坯”工序中完全靠手拿捏刀具,将拉好的坯体一点点削薄,直至达到可以透光的程度。因薄如蛋壳,薄胎瓷也被称作“蛋壳瓷”。 熊国安是景德镇传统薄胎瓷制作技艺传承人,从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手工制作薄胎瓷至今,已与薄胎瓷打了49年交道。他制作的作品,厚度可仅为0.15毫米。 制作薄胎瓷,熊国安喜欢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夜灯下,随着泥屑从刀下不断飞出,胎体变得越来越薄。这是一场人与瓷的对话。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通过听敲击坯体的声音来判断厚度(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准备开始“利坯”(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在“利坯”(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在查看一只薄胎杯坯。滴水后,杯壁在灯光下显出蛋壳一样的通透效果,这是匠人检验厚度的传统办法(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在查看一只薄胎杯坯(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在“利坯”(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在制作薄胎瓷(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在“利坯”(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这是“利坯”前杯坯(右)和“利坯”后杯坯的对比图(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熊国安在展示他制作的薄胎碗(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