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期间中国美术馆连开四大新展 等你打卡

从99岁老艺术家戴泽的主题创作,到苏联摄影师镜头下的新中国;从雕塑家林毓豪艺术人生的全面回顾,到几代青岛艺术家的水彩佳作。中国美术馆连开四大新展,带来不同艺术领域的重磅作品,也为京城观众在十一长假期间奉献上一场艺术的缤纷盛宴。

99岁油画家戴泽将25件作品捐赠给国家

作为新中国油画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戴泽继承了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功力扎实,修养全面,涉猎油画、国画、水彩等多个领域,创作了大量兼具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经典之作。在美术教育方面,他辛勤耕耘,将徐悲鸿倡导的美育精神传承发扬,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戴泽等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殷切嘱托:“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戴泽60多年的教育经历,80余载的创作生涯,正印证了此言。

“润泽无声——戴泽艺术展”共展出作品120余件,分为“在时代岁月中”“我和我的祖国”“感谢我的家”3个篇章,将展出至10月7日。第一篇章集中展出戴泽继承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用画笔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经典作品,包括《胜利的行列》《孙中山》等大型主题性创作。第二篇章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写生创作的手法记录了新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景象。第三篇章以“家”为主题,作品中融入了戴泽对艺术新的思考和实践,表现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戴泽先生今年已99岁,他是中国近百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用笔下的绘画真实、形象地印证了社会的时代变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此次展览之际,戴泽将25件代表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不仅为国家宝库增添重要财富,为完善第二代油画家群体的研究增加重要素材,更体现了教育者对国家大众美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和担当。

苏联摄影师拍下新中国罕见彩色影像

展出于中国美术馆五层的“聚焦‘站起来’——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藏米科沙摄影作品展”,展出了苏联摄影师弗拉季斯拉夫·米科沙1949年至1950年来华拍摄的110余幅珍贵照片,向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要历史时刻致敬。

据文献记载,1949年9月,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邀请,苏联派遣电影摄制组来华协助中方拍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及解放区新生活的纪录片。米科沙作为摄制组的一员被派往中国,参与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的拍摄,并于同期拍摄了大量彩色照片,极为珍贵。

此次展览分为“开国大典”“定国安邦”“普天同庆”3个篇章,用独特的摄影纪实视角展示了开国大典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比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真实记录了毛主席从容不迫、威严自信的一面,却又格外亲切。此外,还有参与庆祝方阵的乐团演员、学生、工人形象,如《民间歌舞团成员》《戏剧学院的女大学生》等影像中,每个人物都容光焕发、目光炯炯,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民的喜悦之情。

展览还展出了长江沿岸、东南地区战士们训练、作战的情景,以及各地群众欢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场景。

《鹿回头》等大型城市雕塑原稿展出

雕塑家林毓豪在中国美术界为人所熟知,源自其为南京、三亚等城市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的城市雕塑。

林毓豪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长期在广州雕塑院进行雕塑创作。1971年,他曾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从事历史题材雕塑创作。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其创作的黄金期,他创作的诸多城市雕塑卓有成就,有的已成为相关城市的文化艺术地标。此次“塑者豪情——林毓豪艺术展”分为“塑者”“温度”“豪情”“意趣”“所见”五个部分,集中展示了贯穿林毓豪创作生涯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40余件。

此次展览得到了林毓豪家属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家藏20件艺术家的代表作捐赠国家,这批捐赠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美术馆关于中国20世纪雕塑的收藏序列。

几代青岛水彩艺术家同台献艺

在“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青岛水彩”中,几代青岛水彩艺术家同台献艺,展出了100余位艺术家的200余幅作品,其中包括陈坚的《收割》、王绍波的《渔歌》等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在全面展示青岛水彩的发展脉络和成果的同时,探索了中国水彩本土化、地域化的发展路径,将展出至10月7日。

作为中国最早引入水彩画的地方之一,青岛无论城市风格抑或气候特征,都蕴涵着水彩表现的“代入感”。青岛水彩画传承有序,其发展过程始终注重本土化、在地化的创作理念,具有典型性。从解放前的闻一多、徐咏青、吕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晏文正、宋守宏、陶天恩,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陈坚、王绍波等,皆为不同时期之翘楚。

“重视地域文化,展示地域文化,发掘地域文化的深层内涵,凸显地域文化的丰厚价值,也是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最高美术殿堂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吴为山透露,这是中国美术馆首次邀请一个地方的画种办展览,“青岛水彩是一个品牌,这个品牌是100多年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当中形成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特别体现了青岛海纳百川的城市魅力。”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