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的八坊十三巷在夜幕降临时,灯火通明,河州紫斑牡丹通过投影映射在灰色传统地砖上,引游人驻足观赏夜景。
自唐朝起,回族商贩便聚集在八坊十三巷,先后建起8座寺院,民众围寺而居,因此而得名。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访当地了解到,早些年,这里曾是一个棚户区,2013年,临夏市政府对原有住宅进行修缮,按照“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本着“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观”方针进行保护性开发,2018年初,该巷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当地文旅新地标。
图为八坊十三巷内具有民族风情的“连家铺”之一。 崔琳 摄
祖辈生活在此的回族居民马宏伟作为第三代“掌门人”,接手经营起祖传老马酱牛肉的生意。他介绍说,完成改造后,八坊十三巷内重现了一批与他家一样的“连家铺”,大伙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
马宏伟表示,随着这里名气提升,家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越来越多,自家商品也借势热销海南三亚、新疆、西藏等地,除了疫情受点影响外,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旺季时日均营业额达到1.5万元左右,年均纯利润差不多为30至40万元,生活充满幸福感,可谓名利双收。
“如今,在家门口兴业,既没有房费,也不用雇人销售,省下了不少成本。”在该巷道经营兴强地毯艺术馆的老板马小强谈及“连家铺”时说。
马小强告诉记者,他家是八坊改造后第一批入驻的商户之一,借助当地政府创业贷款、妇女小额贷款,最主要是官方宣传,店铺从起初的70平方米扩建至如今的200平方米,店铺货品远销国内外,家中工厂亦通过处理羊毛、染色,绘图、剪花等工序带动众多妇女就业。他回想曾经道路泥泞不堪的该巷道,声称“如同做梦一般”。
图为八坊十三巷民“连家铺”内销售盖碗茶。 崔琳 摄
中新网记者获悉,该巷已通过置换安置民众62户,为32户三无对象、残疾人、特困户重建新建住房96间,已发放贷款60户595万元,支持特色产业商户118家,稳定解决贫困民众就业160余人,通过设立民族团结救助基金,持续救助各族困难民众150余名。
如今,随着八坊十三巷的不断发展,更好地展示了临夏少数民族独有民族文化,打开了当地民众与外界交流的一扇新大门,这里已然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缩影。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