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嘉鱼:三代从军志 一脉家国情

一人从军,全家光荣!而在嘉鱼县新街镇马鞍山村一组,徐仕玉一家却将这份荣光赓续了三代,在当地成为美谈。

8日,徐仕玉家,客厅中挂着的“军旅全家福”格外显眼。

照片里,爷爷徐仕玉胸前的纪念奖章,闪耀着抗美援朝的荣光;父亲徐从罗身上的海军服,承载着南海西沙的印记;儿子徐涛的一身戎装,尽显新时代中国军人风范。

徐仕玉:抗美援朝,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和光荣

今年87岁的徐仕玉,身体硬朗,目光炯炯。虽然老人年事已高,听力较差,但说起70年前的往事,他仍记忆犹新,仿佛一场场战斗就发生在昨天。

“18岁当兵,便一路向东北。”徐仕玉回忆说,自己1952年10月入伍,到达丹东集训3个月后开赴朝鲜。那时正是战略相持阶段,仍有激烈的战斗,我们寸土不让,血拼到底。

徐仕玉先在志愿军某部十团二营八连当步枪手,后来调为二营的通讯兵。

“当时,我们是骑马送信,从营部到团部相距百里,有时一天要跑两个来回。只要接到命令,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大雪纷飞,没得条件可讲。”徐仕玉说。

1953年3月的一天,徐仕玉从团部骑着军马,带着命令返回营部。

忽然,一段泥泞不堪的路面挡住了前行步伐,军马骤然停下。为赶时间,徐仕玉两腿一夹,令马前行。性情猛烈的军马几次高昂起头颅,发出嘶嘶鸣叫,最终将徐仕玉甩在了水沟里,造成其右腿骨折。

徐仕玉忍着钻心的疼痛,拖着骨裂的右腿,顽强地再次骑上战马,终将命令安全送达。

在朝鲜前线,由于表现英勇,徐仕玉光荣入党。

1953年7月27日,也就是金城战役胜利后不久,《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徐仕玉服从命令,继续留在朝鲜援助建设,直到1957年1月,完成了任务的他才从朝鲜胜利凯旋。

回到祖国,摆在徐仕玉面前有几种选择:一是接受组织安排去北京钢铁公司,二是到南京大桥局报到,可是他却选择了第三条路——复员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

“我没啥文化,就想把工作机会留给其他战友,和我一同入朝的战友好多人都牺牲了,我是幸运的。”说起战友,徐仕玉眼眶湿润。

回到家乡的徐仕玉,隐埋功名投入到火热的农业生产中,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他担任过马鞍山村民兵连长、村支部书记,当选过镇人大代表。

“您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却在乡村默默无闻,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记者问。

“我从不后悔!抗美援朝,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和光荣!”徐仕玉说道。

徐从罗:守护好南海,就是守护好“祖宗海”

南海,是中国固有领海。西沙群岛,又是南海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的国家时常在这里挑起事端。

1986年的一天清晨,位于西沙周边的南海某海域,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一艘小型补给舰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水花,上面装满了补给物资,正朝着中建岛驶去。

驾驶舰艇的就是徐从罗。突然,头顶上飞来了几架越南飞机,它们在空中盘旋俯冲,严重威胁着补给舰的安全。

徐从罗立即拉响一级警报,双方对峙了50多分钟,后因台风来袭,越南飞机才悻悻离去。

此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

斗了飞机再战台风。身为舵手的徐从罗稳稳把控操作,与风浪搏斗了几个小时,途中险些被大浪卷入海里。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诺言:人在舰在国旗在!

今年55岁的徐从罗回忆说,从小时候起,父亲打仗的故事就感染了自己,长大从军的梦想便在心里生根。

1982年10月,身为长子的徐从罗瞒着母亲,在徐仕玉的支持下毅然从军,并选择了去南海西沙群岛。

“要去就去最危险的地方,像我父亲一样,保家卫国。”徐从罗说。

在虎门培训一年后,徐从罗被分配到了西沙群岛船中队(营级),当了一名补给舰的舵手。5年守护海疆,徐从罗尽职尽责,两次获得师级先进战士称号,并光荣入党。

1987年10月,中央军委发布百万大裁军命令。纵然有再多的惋惜和不舍,徐从罗坚决服从命令,光荣退伍。

退伍时,和父亲的选择一样,徐从罗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工作,回到马鞍山村,在村里的人造板厂当保卫,一干就是20多年。

2017年7月,人造板厂关门后厂区闲置,徐从罗不顾旁人的冷嘲热讽,硬是把150亩的厂区荒地全部种上了树苗。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翠绿,村民天天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2月19日,徐从罗去医院检查时医生给出了论断结论:鼻咽癌中期,必须尽快手术。

当年 7月1日,从省人民医院出院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直接到了镇民政部门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在志愿书上签上名字的那一刻,爱人何七英在一旁掩面痛哭。徐从罗安慰她:“与其默默离开,不如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从那时起,徐从罗便一心扑在志愿服务上,到县烈士陵园义务保洁,到县福利院养老院照顾老人和孩子,投入长江防汛救灾。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他还主动到嘉鱼客运站参加防疫值守……

徐从罗说,他十分怀念在西沙的战斗岁月,最爱看五星红旗在大海上飘扬,因为守护西沙南海,就是守护好“祖宗海”!

徐涛:护航亚丁湾,展示新时代中国军人风采

儿行千里母担忧。7月8日晚,何七英在笔记本上写下日志:“今天是徐涛出海的第55天,无信息,平安。”

亚丁湾是海上战略要道和交通枢纽,维护这里的安全,不仅关乎中国利益和经济发展,更关乎中国形象和世界和平。

5月15日,海军第38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锚起航,前往亚丁湾接替第3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徐涛有幸成为综合补给舰高邮湖舰的一员,这也是他继2017年参加海军第26批亚丁湾护航编队特殊任务后,再次赴亚丁湾护航。

何七英说,徐涛在海上一呆就是大半年,可他每次打电话回来都说“挺好的”,请他们放心,他一定像爷爷爸爸一样,冲锋在前,为国争光。

说起徐涛从军,还有点小波折。

2011年,徐涛从武汉理工大学即将毕业时,正在武汉治病的徐从罗和妻子何七英专程到学校,要求徐涛放弃准签的深圳高薪岗位去当兵,当时他十分惊诧。

“徐涛很孝顺,看到家里条件不好,想早点工作为家里分忧。可是他爷爷和爸爸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徐涛去当兵。”何七英说。

徐涛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太多军人的品质,没有愧对几代军人的言传身教,于是,已在大学入党的他下定了去部队的决心。

当年,徐涛就考入海军工程大学攻读研究生,徐家红色基因又有了新的传承人。

在校期间,徐涛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研究生毕业后,徐涛进入东海舰队某部。

“那是2014年元月,快过年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往家走,我家的孩子却是往部队赶。”何七英说,在车站里,祖孙三代依依不舍。

“他爸爸得了癌症后,一直瞒着徐涛,因为放疗和化疗,他的听力骤减。每次徐涛打电话回来,我都要找各种理由不让父子俩通话,生怕露出隐情。”何七英说,每次挂断电话,两口子的脸上都是泪水。

说起儿子徐涛,徐从罗一脸自豪。

“后来,徐涛还是知道了我的病情,儿媳妇要求他转业回地方照顾我,他爷爷和我都没有同意。”徐从罗说,在徐涛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爷爷和我都希望徐涛继续留在部队,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展示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采。(刘国华 王恬 龙钰 卢建)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