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正式开幕。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建三局等央企,华为、凌云科技、三一重工、霍尼韦尔等行业领军企业,共500余家参展单位均有备而来,集中呈现千余款创新产品,释放建筑科学行业最前沿信息。
展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馆首展总规模达21万平方米,分布有设计及创新成果、海绵城市及绿色建材、现代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及绿色建材、建筑机电、智慧建筑及新基建、绿色智慧装饰、工程机械、建筑实施综合解决方案等主题展区。
开幕当天,逾十万观众涌入各个展区,一饱眼福。记者观察,来自湖北的高精尖产品与技术,给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躺平的啤酒桶
24日一大早,中建三局展区内一个平躺的巨型“啤酒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观众前来参观。
很多观众好奇,“啤酒桶”跟建筑科学有什么关系?中建三局科创公司总工程师潘寒现场揭晓谜底。
“特种居住空间”外形
原来,“啤酒桶”的学名叫“特种居住空间”。中建三局作为中国基建排头兵,经常要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作业,如何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特种居住空间”应运而生。
据介绍,我国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低温、低压、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特点,导致该地区人口密度不足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7%,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开发建设。
“中建三局创新采用增压补氧方式,研制了这款高海拔宜居屋,30分钟内可将高海拔地区人居环境指标调节至零海拔相当水平,有效解决了高原反应问题,打造了类平原式宜居环境。”中建三局科创公司总工程师潘寒说。
而且,这些“啤酒桶”是一个个单独的模块,可以任意组合、自由拓展,实现了不同场景的空间需求。同时,“集成了多种智能化系统,可满足多人居住、办公、运动、会议等不同功能需求。”潘寒进一步解释。
“特种居住空间”内部
去年12月,中建三局研发团队在西藏那曲(海拔4483米),完成了实地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啤酒桶”内大气压力、含氧浓度、温湿度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平原地区水平,有效解决了高原生理不适等问题,可为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建设、旅居生活提供保障。
一间火神山的病房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时,中建三局义无反顾承担起了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历史重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充分展现了关键时刻的央企担当,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会大厅内,一间火神山的病房,被同比例搬到了现场,仿佛一下子把参展观众带回了那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场景。
搬到展会现场的病房
据介绍,在接到“两山”医院建设任务后,中建三局火速行动起来——
制定“小时制”作战图,倒排工期计划,实现数百家参建单位、上千道工序、几万名建设者的无缝对接、穿插作业;
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像搭积木一样让医院“拔节生长”;
设计“鱼骨”状布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搭建5G及云平台技术,为医院植入“智慧大脑”;
安装负压系统为气流“导航”,给医院穿上“防护铠甲”……
最终,仅用时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两山”医院运行中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医院运行“零事故”、医疗废弃物“零污染”、重症患者“低死亡率”的奇迹。
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中建三局将‘两山’医院建设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充分运用于疫后公共医疗卫生工程建设中,助力国家及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强化。”中建三局副总经理侯玉杰说。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次展览的举办地天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项目,就是中建三局运用“两山”建设经验和技术的典型代表。当重大疫情发生时,该医院能快速转换医疗救治功能,承担区域内重大疫情患者集中救治任务。
一部可旋转的电梯
施工电梯可旋转?为什么要旋转?如果不亲眼所见,这两个问题,很多观众都想不明白。
可以180度旋转的施工电梯
展会现场中建三局科创公司技术专家解释,传统的施工电梯,一个轨道一部电梯上上下下,运行效率低,空间占用大。“能不能像铁路一样,火车通过变轨,提升运行效率?”技术专家现场启发观众。
说干就干,中建三局技术团队通过技术攻关,成功自主设计研发出旋转装置。电梯梯笼通过旋转180°变换轨道,打破了传统单个梯笼“直上直下” 的运行方式,改为多个梯笼“左上右下”的循环运行方式,单个导轨架上同时运行多部梯笼,从而成倍提高导轨架的运输能力。
该项目列入“十三五”重点项目
看着很酷炫的旋转电梯,背后的科研攻关可不简单。这项名为“单塔笼循环防护运行施工电梯技术”的成果,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计划,“由附着系统、旋转换轨系统、导轨架和梯笼、供电系统、综合调度及安全保障系统组成,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中建三局技术专家介绍。
据了解,该技术目前已成功在武汉绿地中心等超高层项目使用,对于加快工程进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座能爬升的工厂
本次展会上,中建三局最受行业关注的科技产品是哪一款?从围观人数看,还得数由该局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空中造楼机”。放眼全球建筑业,这都是具有引领和首创意义的科技突破。
令人兴奋的是,中建三局此次将空中造楼机的实物,直接搬到了现场,观众可以零距离体会建筑科技的发展为建筑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住宅造楼机”搬到了现场
据介绍,这个全称为“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在全球首次将大型塔机和安全防护、临时消防、临时堆场等施工设备、设施直接集成于施工平台上,共用支点,同步顶升,犹如一个设在空中的建筑工厂,可覆盖4层半高度,承载力达数千吨,能抵抗14级飓风。
随着“造楼机”的爬升,各项工艺逐层进行,从下到上形成工厂流水线,逐层完成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工作,让百米高空的建筑施工作业如履平地,极大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
目前,该装备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结构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597米)、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528米)、华中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475米)、西南在建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468米)等多个超高层工程,不断刷新着中国城市的天际线。
“空中造楼机”在项目上应用
与此类似,中建三局还自主研发了“空中造桥机”“磁力缓降安全逃生装置”等多项“黑科技”,助力绿色建造水平的提升。
“中建三局造楼机的出现,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重大变革,真的是太棒了!”前来参观的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利志说。
“中建三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建筑业低碳、节能、智慧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经验。”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琦说。
一面又轻又硬的墙
本次展会上,除中建三局外,来自武汉的凌云科技集团,也亮出了“拿手绝活”,让观众眼前一亮。
说起凌云集团,普通观众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你只要知道,新晋“红色打卡地”“七一”后将适时对公众开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凌云集团即是参建单位之一,你就可以知晓他的实力。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工程庄严大气,采用米色的石材幕墙、玻璃幕墙,四个立面配有40根高达26米的廊柱。
“三组外立面幕墙样板段来自三家不同公司,最终凌云幕墙中标该项目幕墙三标段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莫雪磊说,凌云幕墙北京公司承担场馆主体四至五层外立面玻璃幕墙,六层及以上的顶冠外立面石材幕墙、金属屋面、广场配套幕墙工程等部分,施工工艺较为复杂。
最终,包括凌云集团在内的参建单位出色完成了任务。这座“庄重肃穆、具有殿堂般的仪式感”的展馆,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从1983年开始做幕墙,时至今日,已经在中国50多个大中城市及冰岛、科威特、阿联酋、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承建工程2000多项,包括北京丽泽SOHO、上海金茂大厦、南京金鹰大厦、安徽广电中心、武汉网球中心、科威特哈马拉大厦、迪拜劳力士大厦、冰岛歌剧院、澳大利亚墨尔本星空大楼等一大批地标工程。”展览现场,凌云幕墙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吴明君,一边介绍凌云的历史,一边介绍新的产品——
那是凌云幕墙公司推出的一款低能耗幕墙系统,主要由玻璃、蜂窝石材及蜂窝板装饰翼组成。“这个产品的优点是什么呢?通俗说就是材料轻巧但是强度高,质感好,特别适用于对品质和环保要求高的大型智慧办公写字楼及公寓式酒店项目外墙系统,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项目。”吴明君说。
上海金茂大厦幕墙项目
展馆内,观众熙熙攘攘;场馆外,车辆川流不息。
这场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展会,将持续到6月27日,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这也是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首场展览。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商务部和天津市共建重点项目,是继上海、广州之后第三个国家级会展中心,也是中国北方展览规模最大、配套设施齐全的会展综合体,将发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要作用。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外景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启用,标志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内国家级会展项目,整体布局已经完成。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