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学者波音携新书《草与禾》亮相北京中信书店,现场分享了草原视角下对中华文明的思考。
《草与禾》由中信出版集团策划出版,讲述中华文明4000年的融合史,从多个角度观察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巨大的华夏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数千年的碰撞、互动、融合过程,尤其强调了两种文明如何协调自身,如何呼应对方,如何选择文明的发展方向,如何不断演进,最后融合成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
书中写道,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融合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之间的互动。草原文明主要是指生活在草原上,各个族群创造出来的文明;而华夏文明,如果从地理上来讲是在现在的长城以南,主要以农耕为主的一些族群所创造的文明。
历史上,从秦汉和匈奴的时期开始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的融合就在不断地演进,出现了变革与融合的迹象。在《草与禾》这本书中,作者波音把整个演进过程分成了5个不同的模式,分别是:双方对峙、胡汉难分、北驰南渡、万里一统和天下一家。不同的模式是在不断地演进。
学者波音
“因此,人们应当重视草原与华夏这两大区域文明,忽视任何一方区域文明的影响力和历史贡献都无法清晰解释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波音说,对于中华文明来说,草原带的东部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进程。具体来说,从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一直向东到大兴安岭,这是中华文明里草的世界。如果要是划分的话,大概可以分为北疆草原、漠南草原和漠北草原。
波音认为,从面积上来说,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面积基本上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即包含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草的世界包含了北方的蒙古草原及其两侧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或者策略地说是长城之外的区域。禾的世界是指在长城以内,以农耕、平原为主干,并且囊括了这里的山川、河湖、沼泽等区域。而当面积足够大的时候,草原的物产就会相对丰富,交通往来也比较便利,与众多相邻地区形成交通通路。
那么,草原上的游牧经济是否独立产生呢?波音分析,其实并不是独立产生的。游牧经济也是农业衍生出来的一种经济。有一部分人带着驯化的牲畜进入到草原之后,逐渐就会形成游牧经济,这就是后来草原文明一个基本的经济。
谈及地理、物产等因素,自然就要谈到草原族群。一个大的草原帝国的稳定性取决于它是否能够从外界获得源源不断的物产,这意味着这个草原文明必须要跟外界打交道,而且往往是更主动的一方。这就意味这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融合会向前不断地发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