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终点的列车》作者走进成都分享创作感悟

8月4日下午,《没有终点的列车》作者李飞熊走进四川成都,与广大读者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会。

分享会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郭月主持;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成都资深媒体人易宁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主持人郭月首先向到场的观众介绍了李飞熊。作为作家,李飞熊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提到李维,这是位获得过“星光奖”“金熊猫奖”等奖项、在纪录片届响当当的优秀导演。李飞熊是李维的笔名,是他专为写作而命名的。说到名字的由来,他骄傲地说,这是妻子的启发,由“飞熊入梦”而来。

李飞熊向到场观众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他提到《没有终点的列车》是“向内”的,这个“内”指的是内心、内在的精神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务虚”的,是个为了实现自我不断追求的人。作品围绕三段爱情故事展开:一见钟情的异地恋、无疾而终的校园恋、激烈诗意的跨国恋,每一种感情都为人物形象的刻画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创作的初衷是希望在当下的环境中,不是“异化的人”也不是“被动的人”,就是“人”本身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对周围环境、对世界的适应过程都应有人记录,而他想成为这种记录者,既为成全自己的文学情节,更为发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对社会的探讨、对人性的发掘。

嘉宾李明泉表述了自己对《没有终点的列车》的理解,他认为这是一部有思想性的作品,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方向、价值观的思考。以三段爱情故事为线索的结构方式,让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十分独特,作者把中国传统思想揉到主人公周行健与林紫涵的恋情中,把中西方的文化碰撞揉到了马洛与美国姑娘安娜的恋情中,这种设计十分精妙。且作者把导演技能加持到文字驾驭方面,让这部作品的画面感十分鲜明,竟让人有视觉冲击之感。李飞熊在自己作品中的世界,他把理想化投影到诗,社会化投影到酒,生活化投影到两性关系,借众人对诗的嘲讽表现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打击下的粉碎,借几对年轻人的感情生活展现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憧憬与挣扎。这些都给了当下年轻人很好的借鉴。李明泉对李飞熊的跨界创作十分肯定,李飞熊作为媒体工作者,素材丰富、积累丰厚,这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对李飞熊的第二部作品表示了期待。

嘉宾易宁通过两个提问与李飞熊就作品进行了深入沟通。同为媒体人,易宁对李飞熊从非虚构到虚构的转变十分好奇。李飞熊用“记录”两个字回答了他,李飞熊表示影像的记录有时候是有局限性的,缺乏对人物内心的探讨,而文字的记录正好弥补了这种局限性,文字创作给了他更大的发挥空间。接着,易宁以“浸入式”写作为切入口,提问小说中哪个人物是李飞熊自身的投射。李飞熊对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周行健的叛逆、林紫涵的传统、马洛的偏执、王立言的家国情怀、吴先锋的中庸等,他把这些呈现出来,希望以自己的人生阅历,能在某种程度上疏解内心,让需要的人有所启发。

最后,场下观众与作者李飞熊及嘉宾就作品进行了互动,主持人郭月提议每位嘉宾用一句话作为活动的结束语,每位嘉宾不约而同选择了“没有终点”,期望所有人对理想保有热情,能够一直走下去。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