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委书记 王永
嘉鱼作为水资源大县,水域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30%,打造水生态公园城市,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顺应发展大势,以思想破冰引领水环境治理突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嘉鱼特色的水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之路。
嘉鱼水资源现状及特点
嘉鱼县地处江汉平原和幕阜山区的结合部位,是古云梦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进入武汉的门户,史称“武昌上游之邑,湘湖要冲之区”。境内水域广阔,水网密布,是名副其实的“水都”之城。
水域面广网密。县域面积1019.53平方公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109.6公里,各类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河流水系纵横,共有大小河流10条,湖泊21个,水库19座,主要有长江、陆水河、魏家河、金水河、余码河、马鞍河、陆码河、长港河、百里长渠,全长237.7公里。陆码河水系、长港河水系、陆水河水系、金水河水系四大水系分别与境内21个湖泊联通。
水运条件优。嘉鱼坐拥109.6公里长江岸线,占武汉新港长江岸线的15%,占咸宁市长江岸线的86%,可利用宜港岸线27.3公里,嘉鱼港区每年货物吞吐量近800万吨。
水体价值高。县域内湖泊21个,其中大于1平方公里的9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3个,包含126平方公里的斧头湖、85.2平方公里的西凉湖和13.9平方公里的蜜泉湖。水库19座,其中大型水库三湖连江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中型水库渗子湖水面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全县自然放养水面达24.7万亩,鱼类品种80多个,莲藕种植面积达4.85万亩。
水文化悠久。世代逐水而居,与水相抗相生,造就了嘉鱼人灵慧机敏、自强不息的独特个性,沉淀了众多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文化:源远流长的诗经文化、三国文化、南宋文化、“嘉半朝”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内涵丰厚的鱼文化、呜嘟文化、木雕文化以及以98抗洪精神为代表的防汛文化等。
嘉鱼水资源开发利用短板
对照咸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标准,我们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系统解决。
水安全防线有待加强。近10年来,嘉鱼在水利基础建设上共投入15亿元,实施了簰洲湾崩岸应急整治、斧头湖围堤整险加固、三湖连江灌区续建配套等一大批水利工程,但在防洪排涝中仍然存在短板。2020年汛期,长江堤防就出现散浸、管涌、漫溢、漏洞等险情。内陆河湖堤防等级不高,少数湖泊没有修建堤防,部分湖泊堤防较脆弱。排涝能力有限,内涝时有发生。
水生态修复任务繁重。部分湖泊淤塞、库容不足,湖泊沼泽化和湿地退化现象仍然存在。陆水河、长港河等河流平均淤积厚度达0.5~1.0m,离水清水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城乡污水没有完全实现达标排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各镇污水处理厂不能完全满足全县污水处理要求。
水资源优势转化不够。水经济的实现路径单一,广阔水面主要用于简单粗放的淡水养殖,没有充分利用江河湖资源优势打造城市景观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没能真正做到以水兴城、以水活城、以水润城,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
水文化特质挖掘不深。嘉鱼人民在长期与水相依相伴中,在与水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但存在对水故事深入挖掘不够的问题,孔明取箭所、岳飞抗金屯兵要地等具有历史传说的古河道已不复存在,净堡桥、下舒桥等古桥体部分毁损。
嘉鱼建设水生态公园城市
的思路及路径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以水定城、以水润城、以水兴城、以水活城、以水美城文章,打造全国知名的“水都康城”“梦里水乡”,建设人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公园城市。
保护“水安全”,构建水生态公园城市生态屏障。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工作。
突出重点保防洪安全。全力消隐患、强弱项、提能力、强监控,补齐防洪安全短板。实施长江大堤保安澜工程,积极推进簰洲湾堤防除险加固、护岸治理、堤防提档升级等项目落地建设,消除长江堤防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排涝引水工程,更新改造余码头泵站一站、双益泵站、河埠泵站等排水泵站,确保河湖排灌顺畅。谋划推进“一江八水五湖”水系连通工程,将县内湖泊和水系进行联通,引江补水、连通保水、生态治水,提升全域防洪能力。实施湖堤加固、河湖清淤、退垸还湖工程和滨江生态提升示范工程,对陆码河、马鞍河、三湖连江等进行整治清淤,通过河湖增容扩面、排灌通畅,提升防洪能力。
综合施策保生态安全。全域管治保护生态。深入推进河湖库长制,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捕,用好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天网工程”电子监控执法平台,铁腕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禁止河湖投肥养殖、围网围栏养殖,定期进行增殖放流,恢复水体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全域防治修复生态。持续开展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长江沿岸造林绿化等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厂及沿河湖截污管网建设,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积极创建珍湖国家湿地公园,恢复生物多样性。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全域整治维护生态。结合山水林田湖草国土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示范片区整治等项目,以点带面建设美丽乡村。开展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堆粪棚、沼液储存池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监管长效机制。
提质增效保用水安全。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谋划推进全域供水工程项目,对全县水厂合小并中做大及提升改造,加强供水保障。坚持节水优先,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积极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全民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保护意识。
发展“水经济”,筑牢水生态公园城市发展基石。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做好生态价值的实现和转化文章,做大做强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深“水运”经济。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加快规划建设嘉鱼港,推进潘湾铁公水等项目建设,打造通江达海、临港崛起的核心通道。推进陆水河港点散货码头工程建设,实现江河联运。加快实施“一江八水五湖”连通工程,提高内河运输能力。
做精“绿水”经济。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斧头湖黄沙湾到陆口珍湖沿水沿湖地带,建设6万亩“百里莲藕长廊”,发展莲藕、莲子、藕带、野藕产业,打造湖北乃至中国莲藕产业强县;建设4万亩“百里瓜果长廊”、22万亩“百里蔬菜长廊”。大力实施水产业“134”工程,即“1条鱼”(斑点叉尾鮰)、3个名优品种(黄鳝、黄颡、小龙虾)、“四大家鱼”,延伸延长产业链条,推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优“水美”经济。实施江湖连通工程,将陆水河、长港河、三湖连江等与长江互联互通,提升水体流动性和生态自净能力。突出滨水生态、旅游康养、山水康养、文化康养、运动康养五大特色,积极发展健康休闲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将嘉鱼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度假、文化旅游之城。
打造“水特色”,彰显水生态公园城市个性魅力。突出水润全境的城市特质,以水为底,依水谋城、据水兴城,全力打造具有嘉鱼特色的水生态公园城市。
以水定城,提升品位。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治水全过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发挥水优势,做足水文章,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水都康城”“梦里水乡”,建成武汉都市圈康养目的地。
以水塑城,提升颜值。结合水资源特色,以项目为抓手,有序推进沿江、沿河、沿湖区域景观化改造、生态修复,建设景观绿道、诗意花园、生态公园、口袋公园。建好滨江之城,打造滨江生态文明示范带,让滨江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最佳去处、城市生态治理的最好样板。建好城市客厅,依托三湖连江这张城市名片,实施山湖温泉、二乔公园、牛头山公园等环湖景观提档升级工程,建设集城市公园、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客厅。建好“百里江滩画廊”“百里水乡画廊带”、珍湖国家湿地公园、金色年华养生谷和诗经文旅小镇等项目,打造水清岸绿、人水相依的城市新地标。
以水润城,提升内涵。大力开展水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强化古迹保护,逐步恢复重建孔明取箭所、陆口吴王行祠等历史古迹。挖掘历史故事。把防汛文化、鱼文化等水文化中最经典的故事挖掘出来,丰富水文化内涵。开发文旅产品,加快推进白云山阿洛亚小镇、诗经文旅小镇等项目建设。开发一批工业、农业及旅游后备箱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组织赛事活动。开发水上娱乐、水体运动、水趣乐园等水体验康养产品,持续办好乡村鱼文化旅游节、龙舟赛、环湖马拉松赛等“节赛”活动,让水文化走进市民生活,融入城市肌理,涵养城市精神。
来源: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