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绿带润津城

“三年来,天津市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大生态、大系统着眼,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目前已基本成型,综合生态效果初步显现。”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巡视员路红说。

在位于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黄金发展走廊上,天津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如一条绿带贯通南北。它将改变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东西对进、相向拓展“摊大饼”式粗放发展路径,构建“津城”与“滨城”双城辉映的新型城市发展格局。

天津的生态底子有点“薄”:1560多万的常住人口、城区森林覆盖率低等。天津迫切需要一片“绿肺”,提高水分涵养和空气净化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正在形成双城超大“热岛”,这或将造成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为城市供水、供电以及出行带来压力,而绿色生态屏障阻断了两个“热岛”的相向发展。

天津市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吴振玲说:“伴随东南风,绿色生态屏障将把较冷的空气、湿度向天津中心城区输出,这将更有利于形成降雨。模型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天津中心城区东南部同比降温达到0.2至0.4摄氏度,增湿2%。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助力天津形成更加舒适的‘小气候’。”

环保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包景岭认为:“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正在不断补偿和修复原来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并通过河流、生态廊道等设施连接起北京、河北,形成更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不断向好的生态,也成了农民致富的“钱袋子”。天津的宁河、西青、津南三区都曾是水源丰富的鱼米之乡。由于水资源短缺,传统农业种植方式逐渐改变,水稻种植面积逐步减少。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推广研究员郑爱军说:“曾经的‘小站稻’,因缺水而大幅减产,如今伴随着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推进,‘小站稻’种植面积正在不断向南北延伸。目前,3个区的‘小站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约50万亩。”郑爱军介绍说,生态屏障中的津南、西青和宁河采用了“小站稻”与养鱼、养蟹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平均每亩增收千元以上。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快速推进,“生态修复+绿色种养”成为这三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新方式。

“通过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农业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郑爱军说,天津市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1年底屏障区内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将打造成为生态资源富集的“绿谷”,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绿峰”。到2035年,绿色生态屏障将发展成一片绿色生态体验带、绿色产业发展带、绿色财富聚集带。

水利专家练达仁说:“绿色生态屏障将海河生态保护带、古海岸和卫南洼生态绿廊、永定新河和独流减河河流湿地涵养带等湿地通过南北河系沟通、河湖湿地相连,特别是把北大港水库和七里海湿地两个天津最大的湿地水库贯通,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和水资源水环境相辅相成的格局。”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