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短期波动在合理范围

7月份的经济数据公布,引发各方关注。与上半年经济指标相比,部分指标增速出现一定回落。比如,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6.4%和8.5%,比6月份分别回落了1.9个和3.6个百分点;1月份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3%,比1月份至6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

对于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的回落,既要关注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更要保持定力,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把握宏观经济形势。

一方面,由于去年上半年疫情特殊形势,今年上半年我国各项指标走高的低基数效应明显。但这个效应是短期的,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低基数效应正逐步消失。可以预见,今年下半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可能不会像上半年那样保持高速增长。部分经济指标的回落有一定客观性,需引起重视。比如,平安证券分析显示,7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当月同比的两年平均增速为2.4%,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增速从3.9%降至-1.6%。对个别过快下降的指标需要从政策层面多加考量。

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下降,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疫情与汛情带来的冲击。7月份,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仍然是一个重要变量。二是部分行业的政策正处于调整期,客观上对某些指标带来影响。比如对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行业等加强监管和规范,短期可能会有一定的阵痛。三是宏观政策上还有比较大的调整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公共财政赤字4560亿元,比2020年上半年的赤字减少了约1.6万亿元;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0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328亿元。

可以看到,除了疫情与汛情外,部分经济指标回落与监管政策、宏观政策调整相关。这意味着,对于回落过快的指标,如果政策做出适当调整,是有可能改变这一态势的。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以预期,这些宏观政策有望助力某些回落过快的指标趋于正常或者回归增长。

短期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但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利用好短期调节,为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新思路、新动力和新支持。

从中长期看,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发挥超大规模内需潜力的优势,以创新为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这方面,7月份的经济指标呈现了这一趋势。比如,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但升级类商品和新兴消费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9.7%,增速高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占比虽然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升级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对于短期经济指标,需要高度关注避免出现过快下降的情况,更要把关注点放在有可能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因素上;政策调整既要防范短期风险,更要预警不利于经济转型的因素。从这个角度出发,应更好地把宏观政策调整与经济转型有机结合,抓住重点,突出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

比如,把释放消费潜力作为政策重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在应对疫情的同时,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适应新业态、新技术趋势,加大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些政策不是一个周期内能够完成的,都需要跨周期调节。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在这些方面积极推进,不仅可以为经济转型创造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更可能为短期经济增长提供良好预期与重要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