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乡愁记忆》:以岁月温情,记录美好的时代

有人说,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故事能够说明一个时代,但是当足够多的故事呈现出来,这个时代便产生了。

《雄安乡愁记忆》便在这样一个寒意渐浓的深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与乡愁有关的故事。

《雄安乡愁记忆》,泥鳅张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定价75.00元

这部以雄安为载体的图文书,乡愁是它的主线,从人文的视角为我们记录了足够多的真实的故事。一百多幅作品,虽是简单的线描,却生动而深刻,每一个场景都是亲身阅历,每一笔线条都是深情怀念:拍元宝、滚铁环、抽尜尜、撞拐、染指甲、撞小球......那些无须电源就能够实现的快乐;刨山药、割麦子、尝甜柄、拾柴火、搂树叶......那些可以体验柴米贵的儿时劳作;古城门洞、古战道、古庄园、古城墙......那些饱经沧桑的历史遗迹;方火烧、老豆腐、老鱼汤、炖杂鱼......那些铁锅土灶上的传统美食;古乐会、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那些流传百年的乡间非遗;扳罾下网、织席编篓、插秧打斗......那些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渔耕记忆。每一幅作品,读来都格外亲切,并时时伴我们展开温情思绪,回味那年那月、那些故事......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经历了年轻的国家的蜕变与困境,更向往着大国的蓬勃与崛起,艰难与希望、奋斗与激情,都写在每一个人、每一张脸上。在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别说农村孩子,就是城里的孩子们,也绝对无法想象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那个年代的人们,却始终充满战天斗地的干劲儿,一如既往地饱含劳动的热情,而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孩子,也丝毫没有因为物质有限而削弱童年的成长与快乐.....翻开书卷,触摸这些有关乡愁的故事,任那岁月的温情恣意流淌,让欣喜的热泪浸润双眼。我不禁释然,正是这些人们的智慧和乐观,推动着这一方土地的兴盛与发展。

记录,关乎责任和使命,也关乎生命和人情。《雄安乡愁记忆》中的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场景,让经历那段岁月的我们如此熟悉。每一笔记录,都是历史的印证,而那岁月行程中展露的真情,更是时代的共鸣。这是故事中记录的从前,也是我们曾经的时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乡愁,充满了仕途不如意、理想无法实现的惆怅;“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的乡愁,呢喃着对故乡、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与不舍;而这份雄安的乡愁,则记录着那年那月,那渐行渐远却终为永恒的时代印迹。

古往今来,乡愁总是写满了故事,这些故事也总是千差万别。而故事中所不变的,便是它所呈现出的时代的精神气质,不变的坚守、不变的努力、不变的热爱,更转化成为汩汩向前的力量。

应该说,《雄安乡愁记忆》这部图文书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展示,更多的是承载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及我们的后人,无论经历多么漫长的时光,都能从时间浩大的水域中,打捞起昨日点滴,给我们重温乡愁的机会,以此来更好地期等未来的发展。昨日重现,温暖而厚重,今日,我们将从这方土地上雄起,而无疑,这人文地脉的滋养,将是这日新月异继而无法估量的辉煌未来的有力见证。

感谢创作者以这种质朴而真实的方式,为我们呈现出如此丰富的细节,让我们足够有信心展示自己,有信心讴歌那个美好的时代。这些记录着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图片,表达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自信和热爱,它的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去讴歌。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是值得记录的。我希望,历史能够一直这样充满信心、温情地被记录着。

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