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转身》
(一)故事·飘在墨尔本的一朵花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我略带好奇地翻看了《转身》的第一章,寥寥十几页描述了一群人在海外的“陪读妈妈”们的家庭聚会。这画面对我来说倒是相当熟悉,想来前不久去加拿大生活了一个月,认识了一群陪读妈妈们,也是这样的生活。
这第一章家庭聚会里的攀谈和欢乐,勾起了我在加拿大最初的回忆。带着这样海外的生活共鸣,我开始认真品读后续的章节,在一周内便读完了这本书。我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对于想深入了解海外跨文化生活的读者来说,更是值得一读。
故事地点在南半球的墨尔本,这里也是理想的移民城市之一。书中以女主人肖梦影为视角,以海外移民家庭的婚姻和爱情为话题,穿插着交友、买房、打官司、婚外情等一系列事件,为读者展现了人性与生活里真实的一面。
女主人公肖梦影,和其他留守在墨尔本的陪读妈妈们一样,在海外陪伴着儿子上学读书,其丈夫孟立成忙于国内的事业很少顾家,所以鲜有婚姻家庭的幸福。肖梦影在墨尔本的生活算是富足的,丈夫能挣钱,只是每月进家门的次数屈指可数。两地分居久了,感情里自然有隔阂,从最初的的隔阂到貌合神离到不欢而散,这是我所接触的海外很多移民家庭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这隔阂是一粒掉在地缝里的花籽,那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粒花籽渐渐长大到冲破土壤,最后洒脱盛开的过程。书封面打着伞披着风衣的女主就是这朵花,在婚姻和欲望枷锁里一点点地挣脱,再自由地飘荡在墨尔本的上空。
(二)象征·薰衣草的花语
在肖梦影身边来来往往的角色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我觉得有五位,他们如一面面镜子,都或多或少地反照着人性里的某一处。
丈夫孟立成口口声声说为了妻儿的幸福,在国内忙于生意却越来越不顾家,婚姻里仅剩的温存都变得冷淡。当肖梦影得知丈夫利用另一个身份与“小三”结婚并育有孩子的时候,麻木失望的梦影不再震惊,而是希望尽快逃离这场荒诞的婚姻。
孟立成,象征着人性的现实,它是善恶交缠却又绑在一起无法脱离的。现实总是以大无私的幸福为幌子,做着自私的事,它像一个魔鬼,让你在明白违背初心的情况下,依然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再回首时,你会发现自己所追寻的,原来已不再是最初的幸福,当功名利禄的浮云消散,最终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在丈夫孟立成不在的日子里,肖梦影也渐渐接纳了海外开放的观念,心里的门槛一点点试探性地向敲门的人打开。
最初,是身边的“闺蜜”苏菲娅与她形影不离,称女主是她的“大客户”,这让肖梦影开始还有些不解。直到最后,肖梦影在买房纠纷里受骗了才恍然大悟。这个想钱想疯了的女人,一开始的套近乎、唠家常都是为了忽悠自己买房子。这样嘴脸的小人,在现实生活里并不少见。吃一堑长一智,对肖梦影来说,相当于花了几十万的澳币给自己上了一课。
在买房事件前后,肖梦影也参加了几场的当地华人聚会。说也奇怪,留守妈妈们和留守爸爸们都各自抱团,很少来往,可能也是介于婚姻吧。但对于婚姻中貌合神离的男女们,也是抱着不拒绝的心态在聚会里试着相互认识。
肖梦影总共与三人有过接触,作者赋予他们不同的人物内涵和性格,他们对肖梦影来说,也象征着对爱情不同层次的追求。
英俊潇洒却小气没有担当的薛华,是最原始的欲望,在身体得到满足之外,肖梦影最终看清了这场荒诞的逢场作戏;阔别十年从国内追到墨尔本的沈铭浩,是最开始的初恋,过去种种心头好,在如今各自家庭和婚姻面前,都成了无可奈何和无法回头的遗憾。
唯一与肖梦影走到最后的,是在聚会中偶然相识的西人学者詹姆斯,他和自己的老母亲一起住,前妻早年因病去世,生活也清贫。不过,詹姆斯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也有着学者那份对爱情的矜持和儒雅,默默陪在肖梦影的身边,每天耐心地发一句学习英文的句子,在女主官司缠身的时候挺身而出帮了很多忙。
自始至终,詹姆斯都带着心底那一点点的卑微,克制着自己对爱情的向往,直到最后肖梦影从婚姻的枷锁里解脱,和詹姆斯坦诚相告,最终两人才走到了一起。
詹姆斯之于肖梦影,是爱情的理想主义,有浪漫的花园,有自由的大海,还有温暖的毛线衣。
在二人刚刚初识时,詹姆斯送给肖梦影一捧花籽,一捧薰衣草的花籽,种在院子里,据说等到花开时,就会有淡淡的香味。
在书的最后一页,詹姆斯来到肖梦影的家门口,看到此刻花园里已开满了鲜花。“这是你送给我的花籽,你看,它们都开出了漂亮的花。”这句话作为全书的结尾,尤为打动人,多么有深意的幸福的伏笔。那不经意的种子,被带回了自己的心田,幸福也无声无息地生根开花了。
读完后我在思考,为什么詹姆斯要送肖梦影薰衣草的花籽?为什么是薰衣草而不是其他的花?带着这个疑问,我查了下薰衣草的花语,原来它的意思是“等待爱情”。詹姆斯在等待他一见倾心的爱情种子,肖梦影则还给了这个为他真心付出的男人,满园的花香。
感谢作者,在给女主安排了形形色色的露水过客和诸多磨难后,让她终于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三)价值·人生的后花园
合上书卷,久久回味。读书的妙趣在于,一千个读者能品出一千种滋味。除了类似的海外生活的印象外,我并没有多少可以与之共鸣的。对于尚未成家也没有立业的年轻人来说,自己的解读都局限于自身的见识和阅历。撇开婚姻家庭或是伦理道德这些现实的话题,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借此谈谈对人生的一些态度。
如果一定要从书中选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三个人,那一定是肖梦影、孟立成和詹姆斯,他们都是极具象征意味的表现人物。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动力论中,有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而他们恰恰能与之对应。
书中的孟立成就是原始的“本我”,作为一种完全的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的遏抑。放眼芸芸众生,大多数人都是以孟立成式的态度处世,以“名利”为人生目标而迷失了本心,在功名利禄的官场职场里摸爬滚打。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西人詹姆斯的“超我”情怀,一种充满着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判断的理想主义。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位沉默的智者,如果说詹姆斯象征着人性的浪漫与善良,那他耳聋却慈祥的老母亲则代表着神性的悲悯与关怀,在自己去世前还为肖梦影留下了织好的一件橘红色的毛衣。
如果说孟立成是“俗世”的一面,詹姆斯母子则为肖梦影打开了“出世”的一片新天地。肖梦影作为二者之中游走的“自我”,处理和协调着现实与内心世界的矛盾,这让她在前半段反复挣扎和困惑,痛苦不已。
从开篇参加谈笑风生的姐妹聚餐,到侧面逐一讲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从与薛华的片刻欢愉,到得知孟立成的婚外家庭;从遭遇“闺蜜”苏菲亚的坑蒙拐骗到遇见“暖男”詹姆斯,这里的人性善恶难辨,肖梦影在一次次的陷入和看破后一点点成长。
作恶和行善,做个大俗大奸之魔,抑或是做个大美大善的佛,其实都不难,因为他们都因纯粹而简单,难的是在善恶美丑的人世间矛盾游走的你我。肖梦影就是这样的你我,生活里有太多的无奈和心酸。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对错是非,我们甚至都无法辨别眼前的是善还是恶。
从这一点来看,肖梦影这个人物的刻画,我认为是成功的。她的成功,在于这一路走下来的坚持和勇气,是大多数人都少有的。而且,这样的坚持和勇气还很真实,它们一次次被欲望和现实所羁绊,在差点快被放弃时,詹姆斯和他的老母亲为肖梦影守住了她心里最后的一丝光亮。
看完这本书,我有些期待去墨尔本一趟,如果不能生活,旅行几天也好。我想去海边找一找詹姆斯和他母亲居住的那间小木屋,伴随着海浪和犬吠,晚霞散落在炊烟和橱窗的灯火间,幸福就这样无忧无虑,就这样花开满园。
作者:谭天成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