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武汉作家“逆行”42天为武汉抗疫留下《生命之证》

刘诗伟。蔡家园。

为社会存档,为历史存真,为民族铸魂,为人类问道——抱着如斯初心,今年2月起,武汉作家刘诗伟与蔡家园在疫情期间“逆行”采访42天,创作出22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证——武汉“封城”抗疫76天全景报告》,于《中国作家》2020年第10期发表问世。

近日,两位作家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专访,分享他们如何起意要对武汉抗疫进行全景式记录。聊至动情处,二人感触良多。蔡家园说:“经历了这一场疫情,这座城市还是这座城市,但这座城市里的我们,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我们。”

●走出去是一个作家的本能

作家刘诗伟与青年评论家、作家蔡家园相交多年,互为师友。

今年初武汉疫情暴发时,这对文学老友都萌发了“为疫情写点什么”的冲动。刘诗伟自1月23日动笔写日记,一直写到2月7日,他的这17篇心声后来都被文学杂志发表。“家园当时写了10万多字的日记。那段时间,我们俩一直都很关注疫情,每天都会沟通交流。这是全世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疫情,我们对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进行‘封城’抗疫,在人类抗疫史上没有先例,是生命至上的举措,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时,所有人都在关心武汉疫情和抗疫战斗,各种媒体的信息纷涌,声音很多,刘诗伟感到,“如果缺乏医学、病毒学、瘟疫史、人类学等相关知识代入思考,是难以深入认识的。”怎么办?刘诗伟和蔡家园都动了走出去的念头,“不亲眼看见,不了解全局,难以探究事情的深部和关联。作为写作者,又是身在武汉的普通市民,我们想走出去了解更多情况,这是再自然不过的。”

就在刘诗伟与蔡家园焦急筹谋时,国家卫健委一位相关人士通过湖北省作协推荐找到他们,希望两位武汉作家能写一部抗疫作品,“我们俩一秒钟都没犹豫,当即就同意了!”

2月25日,刘诗伟与蔡家园正式启动此次“逆行”采访。42天里,他们奔走在明明很熟悉却又变得有些陌生的武汉三镇,与无数的医生、护士、患者、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公务人员、普通市民真诚交流,一次又一次见证生命奇迹。

谈及这42天的采访,他们毫不讳言“起初也有过恐慌、愤怒和沮丧”,“但是,在持续的‘逆行’之中,我们不断加深理解、同情和怜悯,也日益获得了温暖、力量和希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中确证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我们是两个勇敢又胆小的人

回忆这场始于2月的“逆行”釆访写作,刘诗伟和蔡家园的脑海里翻涌出无数故事,甚至细微到念念不忘“那天在空中飞翔着的小鸟、在街头孤独流浪的一只小狗”。

刘诗伟告诉记者,第一天“逆行”采访时,当他开着车驶入久违的城市中心,看到昔日的喧嚣全都归为安静,一种特殊的感觉油然而生,“那不是视频里的空旷和萧瑟,仿佛人类和世界突然消失了,我们感到的是一种无边的陌生和茫然。”

去宾馆采访时,被喷了一身84消毒剂;去医院探访时,忐忑地陪同受访医护人员一起吃盒饭;出入各种场所登记时,互相提醒别用共用的签字笔;回到家和家人碰面时,下意识要保持距离分开走……

说不怕,是假的。刘诗伟坦言,那是一段提心吊胆的日子,“每次采访完回家,我们都要在停车场逗留半个小时,让冷风吹散身上可能沾染的病毒,然后才进家门。每天我们在家中都戴着口罩,尽量不和家人同处一室,更不敢同桌吃饭……幸运的是,我们顺利完成了采访计划,我们和家人都安然无恙。”

刘诗伟笑言,自己不是勇士,“我昨天还和家园说,我们就是两个勇敢而胆小的人。明明很害怕,但必须去做。因为我们两人一直是关注和关心现实生活的写作者,所以才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这个选择。当然,我们一直在做科学严格的个人防护。现在,我都落下了防护后遗症——口袋里还装着一瓶喷雾酒精。(笑)。”让刘诗伟欣慰的是,穿越寒冬飞雪,挥别春日繁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加了武汉“封城”抗疫战斗,“作为亲历这场疫情的武汉人,作为写作者,我们用心记录了这一段非常历史。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当然,我们的记录可能存在着诸多局限,但是,我们自始至终坚守了一个原则——真诚书写。我们完成了当初对良知的承诺。”

●我们书写时代 他们改变我们

据介绍,《生命之证》的采访、创作工作耗时4个多月,全文共计16章,其中有9章分别记录了不同人群在抗疫期间的行动,如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的建设者,重症医疗队的医生,“与死神跳贴面舞”的负责做插管的医护人员,被誉为“黑夜提灯人”的护士,以及发挥“第一堡垒”作用的社区工作者等等,而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张继先等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故事,也被一一书写。

蔡家园告诉记者,采访、创作《生命之证》的过程,也让他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我们在书写这个时代,表达自己对于时代精神的理解,同时我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让我们的内心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蔡家园难忘对李兰娟院士的那次采访,“我坐在她旁边,看着阳光从窗外折射到她身上,当她得知我们是武汉本地的作家时,我感觉她的眼神立刻变得柔和,溢出温暖和怜爱,有一种动人的力量……那一瞬间,让我想起了因为‘封城’久未见面的母亲。”

蔡家园说,李兰娟有很多重要头衔,比如大家熟悉的“院士”“厅长”,但她最喜欢的称呼还是“李医师”,“她说那些荣誉都不重要,她就是喜欢别人叫她医师。”

对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采访,也一直让蔡家园念念不忘。“我们和张院长约了好几次,他都说没时间,我们就先做外围采访,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聊。医院的宣传干事告诉我们,张院长性子急,口头禅是:快点快点!为什么?因为只有再快点,才能多抢救一个人回来。”

在最后一次约访中,蔡家园苦等5个小时,终于见到了张定宇。“晚上7点多,他说不吃饭了,只有半个小时时间聊,聊完他还要继续忙病人的事。”蔡家园当天在采访中问了一个题外话,“我问他,疫情结束后他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我看到张院长的眼睛忽然一亮,说他最想带爱人去西藏旅游。我当时特别感动,在和这些一线医护人员的交流中,你会发现他们的精神世界非常丰富,对生命、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所以才会全身心奋战在抗疫最前线。”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