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方言俗语拾趣】之“边头边脑”

《随县乡土成语》一书是这样解释“边头边脑”的:裁下的没有作用的边角料。也指田边地边。

“边脑边脑”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指作用不大、利用价值不高的边角废料。“边脑边脑”的田块基本上都是指那种梢塝田、边角田,距离又远,产量又低,都不怎么愿意种。

“没想到这么漂亮的书包竟然是用一些边头边脑的废布料拼凑成的,她手真巧。”李家儿媳妇就是能干,一些“边头边脑”的废布料,经她的巧手一摆弄,竟然拼凑一个漂亮的书包,她的小姑娘背着不一样的新书包上学高兴坏了,左邻右舍只夸李家儿媳妇心灵手巧。

“他从家具厂买来一大堆边头边脑的废料,在家鼓捣了几天,终于做成了孩子喜欢的玩具。”大虎头脑聪明,没事的时候喜欢琢磨,这不他利用家具厂的“边头边脑”废料做了一些玩具,幼儿园的小朋友高兴的不要不要的。

农村有句俗语叫做:笑破不笑补。记得改革开放前,家里的条件差,一般都是大的不能穿了给小的穿,衣服破了,母亲会找一些“边头边脑”的布料给补上,有时甚至是补丁摞补丁。直到大包干后,家里条件有所改善,就很少穿有补丁的衣服了,更少做衣服了,大多都是买的成品衣服。

曾经在湖北日报上读到《随县县委书记走访包产户》的文章,说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原随县县委书记常东昌鼓励淅河镇挑水村农民方青善承包“边头边脑”的土地,让农民吃了颗定心丸,甩开膀子大干。当年秋收,方青善的3亩“边头边脑”地收入达785元,除按合同上交外,自家收入了445元,这相当于过去他家一年的收入。这在当时对于“大包干”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担着非常大的风险。

老家的地大多种的是葡萄、油桃,收入相对于种粮棉要高好多,因此土地就显得金贵,乡亲们到处开荒,过去那些“边头边脑”看不上眼的地块生怕荒废,全部种上了果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一举甩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大踏步奔向了小康。

好多能工巧匠,乃至大国工匠,他们利用一些“边头边脑”的下脚料,造出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玩意,这些不经意间的发明创造,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助力助威,值得点赞!

不管是李家媳妇用“边头边脑”的布料拼凑成的漂亮书包,还是大虎用“边头边脑”的木料制作的可爱玩具,不管是包产户方青善利用“边头边脑”种出了心中的希望,还是乡亲们利用“边头边脑”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这一切都凝聚着许多的智慧和力量,更是充满了梦想和希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那些不起眼的“边头边脑”利用好了,照样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效益更是最大化,并且成为人们的心爱之物,心头之美,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神农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