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为美好生活赋能”第七期
6月17日上午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
成功在酒泉卫星基地升空
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前往中国空间站进行3个月的工作生活
许多人会好奇
航天员长时间的太空生活
他们怎么吃饭呢?
还是像以前一样吃冷冻食品吗?
No no no
据了解
本次神舟飞船的货舱里
带去了120余种航天食品
包括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美食
(哒哒哒,你的“太空外卖”已提前送达!)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
不断发展、相互促进
航天员吃上新鲜的蔬菜
早已不是梦想
很多人都知道,每次发射神舟飞船
我们必定会带一些种子上去
太空带货历史
OF GRAIN
神舟五号带了1公斤植物种子;
神舟六号带了秋海棠、
苦苣苔和灯盏花等植物种子;
神舟七号带了87个品种的蔬菜种子;
神州八号带了如红豆杉、橄榄种子;
神舟九号带了云南普洱茶种子;
神舟十号带了人参种子;
神舟十一号带了生菜种子;
……
航天知识小科普:在地球上,人们可以吃到品种丰富的蔬菜,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太空中,航天员生活和工作期间也需要补充这些营养。绿色蔬菜不仅是食物,在光的照射下,还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供航天员呼吸所用。神舟十一号就将生菜的种子带到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悉心照料下生长发芽,成为中国首次太空人工栽培的植物。
在轨植物栽培技术
空间温室
……
这一系列仿佛遥不可及的
现代农业技术名词
其中许多成熟的技术应用
早已落户我们身边
让我们一起到嘉鱼县的官桥八组
“康康”现代农业吧~
2015年
已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等多项荣誉的官桥八组
开始探索现代农业的未知版图
投资近亿元兴建田野现代农业示范园
作为科技示范区的田野开心农场
应运而生
传统农业
主要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靠人力、畜力、工具等为主的
手工劳动方式
而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中
“电”成了最大的劳动力
在电的驱动下
官桥八组开心农场中
各式蔬菜离开了土壤限制
在水槽和培养基中实现了无土栽培
(左滑)我就这样长大啦~
各类瓜果顺着牵引线笔直攀爬
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
各种花卉在自动浇灌系统的辅助下
人工成本大大减少
养殖成活率
也从以往不足80%提升至95%以上
“现代农场”之所以现代
除了上述技术外
还与它的这几项黑科技密不可分
黑科技之一:中央智能管控系统
通了电,生长环境“一键切换”
图中可不是普通的温室
它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行水肥一体化、高科技灌溉
与精准环境控制
确保棚中白天环境温度长期稳定在25-30℃
夜间环境温度稳定在15-20℃
让果蔬能在最适宜的温度下
茁壮成长
以番茄园为例
这里种出的小番茄
甜度可达10(100克中含糖量为10)以上
果蔬品质优良
节省人工、节约土地、
产量也大大提高
这里的番茄亩产值
从传统种植方式的1万元
跨越式地提升至15万元
是真正绿色、有机、生态、高效的
健康农业
黑科技之二:精准施肥系统
有了电,作物可以“一键施肥”
精准施肥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特点
智能调配符合作物需求的
营养液母液
由施肥系统控制
根据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不同
而自动化施入
然后通过完善的滴灌系统
将营养液均匀地施入作物中
节约、充分利用水肥
累计水肥利用率从以往60%提升至90%以上
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农业的发展
大幅度地提高了
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和农产品商品率
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收入
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现代农业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一切,还要从几十年前说起
上个世纪70年代
这个由67户、247人组成的官桥八组
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返销粮
一个工值9分钱,砍柴换油盐
这便是官桥当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1985年10月
绿岭变电站落成
官桥镇电力供应开始有了保障
全镇经济也开始有了腾飞的支点
1988年7月
绿岭变电站供电辖区旱情严重
由于负荷紧张
4条10千伏线路分成单、双日供电
旱情迟迟无法缓解
官桥供电站
通过调查研究并向领导汇报
当即调整供电方式
在不超负荷的前提下
根据旱情轻重及水渠距离和灌溉面积分片区供电
一次性将农田灌满
避免了当地上万亩良田受灾
1996年7月
嘉鱼普降暴雨
西凉湖水位大幅上涨
绿岭变电站
朱砂线路三门支线17号~18号杆
架设在湖水中
水面与弧垂最低距离不足1米
倒杆和触电风险急剧上升
官桥供电所7名职工
冒着39摄氏度的高温
为17号、18号杆加装铁塔头
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2月
新冠疫情肆虐
官桥供电所全体员工放弃休假
采取24小时轮班制
保障电力供应畅通稳定
并在全县带头推进复工复产
诸如此类的故事数不胜数
正是乘着乡村电气化的东风
官桥八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村民的日子
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舒坦了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
官桥八组
具备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
在乡村振兴系列政策的支持下
官桥镇着力复制官桥八组的成功经验
打造一个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
乡村振兴示范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力推进
叉尾鮰养殖基地、智能化养鸡场
一大批现代农业集群产业
在官桥生根发芽
伴随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的
还有乡村电气化工程
负责给官桥镇供电的绿岭变电站
建成至今已35个年头了
售电量从1986年的177万千瓦时
到1990年的431万千瓦时
到2005年的808万千瓦时
再到2020年的4530万千瓦时
成倍增长的电力供应为地区经济发展
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021年初
官桥地区叉尾鮰养殖基地生产规模
逐步壮大
由于该种鱼苗的孵化
需要长期流动的活水和较高的含氧量
水泵机组和增氧机日夜不停长期运作
原有的100千伏安的变压器
已无法满足负荷需求
嘉鱼县供电公司
“跑山电工”共产党员服务队
火速行动
仅用时10个工作日
就为这里增容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
不仅增强供电能力
解决电力“卡脖子”问题
还为用户提供保姆式服务
今年5月15日22时
嘉鱼县
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伴随阵风6-8级
16日凌晨
变压器因遭受雷击出现停运故障
官桥供电所连夜抢修
于16日清晨便完成变压器更换工作
确保了叉尾鮰养殖基地的5万组鱼苗
正常繁育
避免了养殖户近千万元的损失
与自动孵化的叉尾鮰养殖基地
同时兴起的
还有智能养鸡、电气制茶等
具有官桥镇代表性的现代农业产业
如今的官桥八组
创造的集体资产超过20亿元
人均拥有资产近百万元
人均年纯收入60000多元
被誉为全国、全省“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来源:国网湖北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