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虫、东南亚旱灾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连续上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的粮食安全是否会受到影响?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给出答案。
“从生产、库存、流通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秦玉云介绍,从调控实践层面看,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有关地区协同联动、多措并举、精准调控,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经受住了多次突发事件的考验。比如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国内保持平稳。另外,像南方雨雪冰冻自然灾害、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都比较成功,效果非常好。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经验,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指出,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安全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我们国家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障我们的国家粮食安全。”梁彦表示,多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裕、不脱销、不断档,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粮食市场供应也是货足价稳、百姓米面无忧。同时,中国粮食库存储备数量充足,国家在稳定中央储备规模的同时,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地方粮食的储备规模。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等形成的政策性库存数量也非常可观。稻谷、小麦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米面成品粮有15天以上的市场需求量储备。国家还建立了粮食应急网络体系,目前有5448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2777个应急配送中心,3741家应急储运企业,43573个应急供应网点,组成了粮食应急供应的保障网络。同时,国家层面1072个、地方层面9206个粮油市场的信息监测点,密切跟踪市场的供应以及价格变动情况。这些机构和监测点都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时特别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梁彦强调,尽管我国粮食形势较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地缺水少人多、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容易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潜在风险隐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她指出,在整个“十四五”时期,国家粮储局重点将从五个方面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强化粮食生产安全,确保粮食年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强化储备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三是强化流通安全,畅通粮食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四是强化产业支撑,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五是强化设施建设,夯实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李源)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