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保护耕地红线和落实“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
2018年,嘉鱼县官桥镇被纳入全省“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对闲置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解决耕地碎片化、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乡村振兴。
两年多来,整治成效如何?10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赶赴嘉鱼进行了踏访。
连片整治,破解耕地碎片化
沿着官桥镇港南村村道行走,一片片新平整的地块中,油菜长势已有一寸多高。在两湖村三组,一垄垄梯田整齐排列,不久,地里将播下种子,来年春天这每一垄梯田将如诗如画。
港南村以低丘缓坡耕地为主,农田分布零散,整治前最大田块只四五亩,小的半亩不到,田间既无灌溉设施也无耕作公路,无法机械化种植,生产费工费时,耕种收益低。
本世纪初,随着打工经济兴起,当地劳动力大量外流,这些碎片地大部分被抛荒,造成耕地资源被破坏和浪费。
2018年,当地被纳入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后,官桥镇对碎片田、低效田进行整治。2019年,当地统一流转试点区域内的碎片田,然后平整地块、开垦田间残次林、修建耕作路,将一块块的碎片地平整成连片田。
“港南村整治前耕地仅200亩,整治后新增耕地300亩,最大田块面积达80亩。”负责项目实施的田野集团副总经理龙明说,几十块碎片田按实际情况,被整成横平竖直的连片田。“如此一来,农业机械化操作有了施展空间,耕作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
生态修复,复垦洼地和鱼池
在官桥镇两湖村五组,只见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稻田上,收割机正在轰鸣作业。
“这里以前是低洼地,十年九不收。”两湖村村支书秦峰平介绍,两湖村五组地势较低,低洼地多,一发大水就被淹,慢慢的这些低洼地要么被抛荒,要么被改造成鱼塘。不仅未有效利用耕地,长期投肥、投药、投饲料养殖,还造成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后,当地将废弃坑塘、低洼地和鱼塘进行综合改造。改造先净化抽排养殖污水,再将其平整成40亩一块的地块,然后通水通电通路。
连片的水田方便耕种,收成也有保障,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程平主动回村承包水田,种植水稻,今年除去成本,亩均收入上千元。
今年,两湖村已整治改造水田700亩,尽管受降雨较多影响,亩均产稻仍达1000多斤,共产稻谷70多万斤。“整治后实行无人机播种、机械化耕作,收益大幅提升。”秦峰平说。
将新增耕地近4000亩
两湖村还积极复垦闲置宅基地、自留地,并将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秦峰平介绍,村里存在一些废弃猪牛栏、杂房和闲置自留地,不仅浪费耕地,还影响人居环境。因此,借全域国土整治试点之际,两湖村因地制宜启动复垦工作,恢复土地的耕种功能,既保护利用了耕地,又美化了环境。目前,已复垦闲置宅基地、自留地100多亩,“以前房前屋后杂乱无章,如今绿油油一片。”
据悉,此次试点覆盖官桥镇官桥村、朱砂村、石鼓岭村等6个村,通过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计划综合整治国土面积为6.8万亩。项目2021年完工后,将增加耕地面积3960亩。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耕地质量,增加了土地的耕种收入。”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柯传训说,依托全域国土整治,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了基础。(祝华 操胜利 邹辉)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