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嘉鱼北街社区的“自治之路”

北街社区地处咸宁市嘉鱼县老城中心,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9个网格,居民小组52个,共有4800户13000人,辖区内都是典型的“三无”居民区,无物业、无保安、无人管理。过去,北街社区在自治上存在着“三不对等”问题,即网格管理力量与服务群体不对等、群众需求与社区供给服务不对等、居民参与意识与社区自治不对等,不和谐的画面屡屡发生。2015年以来,北街社区利用“公益创投”项目孵化培育自治团队,推动居民小组长和自治团队负责人双向统一管理,建立居民公约与监督管理制度,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促进邻里交往,探索出了一条自治管理的新路径,逐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式协作的社区治理格局。

选准帮手:孵化培育自治团队

为保证成立的团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北街社区组建工作专班,从居民最关注及最急切需要解决的事件入手,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收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小区环境卫生无人管理”“希望多开展点娱乐活动”“独居老人生活要多加关注”等问题最为突出,经过协商最终确定了“互助”“文化”“治理”三个个性化团队主题,随后社区干部通过走访寻求团队负责人。

在培育“楼栋一家亲”团队时,大家一致认为党员罗声华热心能干,都推举他为团队负责人,于是社区书记汪坤才亲自到其家中征求意见,“汪书记,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啊!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十分荣幸能够成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并且希望能够为社区干实事,帮助邻里解决问题”罗声华愉快地答应了,之后在罗声华和小区居民的共同推荐下,剩余团员也慢慢配齐了。据了解,自治团队一般由5-7人组成,团长统筹协调,1名财务负责管理账目,其余几人负责具体事务。团队成员选定后,积极吸纳热心居民加入团队,并与小区居民签订楼栋公约,建立了志愿积分制度,确保志愿活动认定、积累和转换,助推自治管理。

发挥作用:个性化解决问题

“一家人互助团”。龙潭湾居民区是上世纪70年代的廉租房,独居老人有10余人,子女都不在身边,生活上多有不便。为解决老人照养问题,“一家人互助团”便应运而生。“互助团”共有6人,带动了30余名热心群众,采取分人包保形式,联系帮扶照顾老人。

王婆婆是一位重点帮扶对象,年过八旬,一人在家居住。“一家人互助团”经常会到老人家里,帮助打扫卫生,陪她看看电视,听她说说近期的生活琐事,询问她的身体健康情况。有一次,王阿姨家楼顶漏水,找到了“一家人互助团”,希望帮忙解决。“一家人互助团”知道后立刻请维修人员到老人家中解决问题,同时还对家中其他安全隐患一一排查处理。“一家人互助团”团长王家兰表示:“社区就是一个家庭,大家互相帮助,让老人等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爱,这就是我们团队成立的初衷。”

“丝竹管弦奏和谐”。“丝竹管弦奏和谐”团队孵化后,居民有了自娱自乐平台。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团队先后衍生出“群星合唱团”“北街艺术团”“旗袍和文化艺术团”等多个组织团体,共计440余人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进居民小区表演60余场次。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丝竹管弦奏和谐”团队在社区的支持下,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演唱了《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三部曲,受到了小区居民的喜爱。

左世才就是“群星合唱团”的一员。退休后,他主动联合起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成立了“群星合唱团”。两年来,合唱团成员在全县大街小巷进行演出,每次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群星合唱团’经常组织文艺活动,还会用新颖的方式宣讲国家的政策,每位群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大家都很喜欢看我们的节目。”左大爷自豪地说道。

“楼栋一家亲”。财政小区,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楼栋管理规范,居民亲如一家。但随着县财政局2001年搬至新区后,大部分房间更换了主人,居民彼此交流越来越少,在出现邻里矛盾时,甚至没人愿意站出来“主持公道”,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差。

“楼栋一家亲”团队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通过牵头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创建和邻里节活动,居民面对面交流沟通机会变多了,渐渐地从生人变成了熟人。由于没有物业,财政小区的公共区域一直无人打扫,“楼栋一家亲”了解情况后,主动与社区党委商议自筹“物业”,并征求小区居民同意,按照每户10元/月的费用标准上交给团队,请人打扫,同时每个单元选出两名监督员,防止出现乱涂乱画乱丢现象,小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小区环境改善了,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邻里之间如同亲人一般,有事直接敲门,小区又成了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小区老住户赵女士感慨地说到。

健全机制:保障团队常态运行

团队成立之后,北街社区在资金、志愿活动、团队公开决策等方面下足功夫,切实保障团队常态化运行。借助“公益创投”孵化资金、社会众筹和社区自筹资金开展活动,着力解决活动经费保障问题。建立“积分兑换”机制,“参与志愿服务互动半天积1分,开展一次活动积1分……”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积攒积分,用于兑换生活必需品等等,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活动中。定期召开开放空间会议,接受群众监督,让决策透明化,征集居民对团队建设的看法,不断创新团队服务形式,保证团队始终朝着为民服务的方向迈进。推进居民小组长和团队负责人身份统一,借助社区经费解决团队负责人员待遇问题。

在提及团队负责人退休后下一任负责人如何产生时,北街社区干部周敏讲到:“我们通过大力宣传招募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发现一批愿作为、能作为的年轻人作为团队后备力量,通过以老带新方式,为社区自治增添新生力量。”

“社区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做居民工作,要充分发动居民,实现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接下来北街社区计划用3到5年时间,针对9个网格全覆盖成立自治团队,让‘帮手’越来越多,逐步摆脱社区治理困境。”北街社区书记汪坤才坚定地说。

来源:党员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