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嘉鱼产业“造血”拔穷根

图为卢四清为脐橙幼苗浇水

云上嘉鱼报道(记者皮道琦)8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陆溪镇铜山村的石壁山千亩脐橙基地。满山遍野的脐橙枝叶随风摆动,枝头挂满了幼果,预示着来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烈日下,贫困户卢四清正拿着水管对着脐橙幼苗四处“扫射”,喷洒出来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道微型彩虹,衬托出脐橙幼苗的勃勃生机。

卢四清是一位聋哑人,妻子是智障人士,是铜山村典型的贫困户,他在基地建立初期就来到这里务工。基地经营户陈骏辉说,“老卢虽然身患残疾,但是做事一点都不含糊,每次我只要做个手势,他就知道要干嘛。我看他做事麻利,就让他一直在基地干活,每月工资3000元。”有了这笔稳定的收入,卢四清在2019年顺利脱贫。

像卢四清一样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20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边拿工资,一边拿土地流转金,每人每年可增收1500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陈骏辉告诉记者,他在2018年流转了铜山村1100亩土地成立脐橙基地,前五年200元/亩、第二个五年400元/亩、十年以后600元/亩。共涉及126户630人,其中贫困户22户91人。

“眼前这片脐橙园曾经是一片荒山。”铜山村副主任尹桂华介绍,该项目是我县2018年的扶贫项目,我县拨付专项资金完成了这片荒山的翻耕、沟渠硬化、电力设施安装、蓄水塘清淤、修路等工程,然后对外发包,可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万元。

“陆八舒公路就在基地旁边,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我相信这条扶贫大道、旅游大道会给我们基地带来无限商机。”陈骏辉说,下一步他计划打造旅游休闲农家乐和采摘垂钓,届时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脱贫。

图为李标德在清理垃圾

下午15时,记者来到官桥镇港南村精细菜种植基地,遇到了正在给地表清理垃圾的贫困户李标德。李标德身患重病,干不了重活。由于比较勤劳,过去他到处找事做,但别人看他年纪大了,都不愿意请他。没有活干,就没有了收入,李标德只能靠低保勉强度日。

“现在好了,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李标德告诉记者,项目今年六月开工后,村里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安排他在基地做些清沟除杂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有100元的劳务费。此外,他还将自家的3亩土地流转给基地,每年还有1050元的土地流转费。一年下来,有1万余元的收入。

“基地老板说了,等基地完全建设好后,会聘请我在这里长期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将来的日子就好过了。”李标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李标德口中的基地老板名叫雷海堂,今年41岁,是土生土长的官桥人。如今在武汉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餐饮公司。提起回乡置业的初衷,他告诉记者,2019年回乡听到家乡贫困群众生活状况,他触动很大。“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在农村,长在农村,尝过贫穷的滋味。我现在有钱了,所以我不能忘了乡亲们。”思索再三之后,雷海堂毅然决定回乡投资。

通过考察,雷海堂发现港南村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无公害辣椒。在邀请了大量专家前来实地考察后,他投入资金200万元,兴办了港南村精细菜种植基地。

雷海堂说,“基地前期已流转土地50亩,计划安装70个大棚。我们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户就业,还可以为有意愿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大棚,并给予技术支持。丰收后由基地统一回收,解决贫困户销路。同时还可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万元。”

“这种扶贫模式好,既有利于贫困户致富,又能够发展集体经济。”港南村支部书记李新华介绍,该项目是我县2020年的扶贫项目,目前该基地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毕。我们将抓紧推动项目建设,争取在明年2月份实现播种,同时吸引周边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让无公害辣椒真正成为港南村的“脱贫菜”。

据悉,今年中央、省拨付我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93万元,共立项18个,目前已开工建设16个,预计8月底完工并完成资金拨付。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全县各级各部门将办公场所搬到田间地头,下沉到各联系贫困村调研指导抓好产业实施,对包联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机制,既是谋划产业的“设计师”,又是推动项目实施的“建造者”。同时,以调整低效产业为契机,突出重点项目规划,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形成了以蔬菜、红薯、绿茶、瓜果、花卉苗木等15类特色种植业,畜禽、小龙虾、螃蟹等8类特色养殖业为主的产业布局。

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中央、省拨付我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96万元,共立项79个。项目建成以“产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数千名贫困户参与生产、购销、就业,分享产业红利,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双赢”。

编辑:吴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