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学子在牌洲湾长江大堤的38天!

高中就读于鄂南高级中学,曾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生物竞赛二等奖,2019年高考总分664分,目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

今年7月,长江水位骤涨、多处告急,“00”后大学生汪派加入青年突击队,参加嘉鱼县簰洲湾镇东岭村里的防汛工作,在簰洲湾长江大堤上坚守了整整38天。今天,我们带大家一起走进汪派,听他讲述他这段时间里的青春故事。

▲汪派维护排出渗水的沟道 

闻汛而动,向水而行

青年突击队在7月4日下午就已组成,这批由“95后”“00后”大学生组成的队伍成了东岭村江段的“守夜人”。凌晨两点,倾盆大雨,听着窗外哗啦啦的雨声,我失眠了。遭受了上半年疫情的湖北,可能还没有缓过劲儿,就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严峻的长江汛情。保堤就是保命,保堤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乡。冲在一线,义不容辞!

正是这个夏夜里最让人酣睡的时辰,堤坝上一片宁静,唯有不绝的江水还在不停的拍打,跃跃欲试,似乎在为冲破堤坝做最后的挣扎。黑暗中,有几束灯光在堤坝上来回晃动。脚踏泥泞道路,我们正在认真察看着险工险段,不放过任何边边角角。

夜晚其实是最难熬的,草丛中有蛇出没,蚊子肆虐,刚开始的几天,我满身都是红疙瘩、非常难受。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插队时,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那么作为我们青年突击队员,上堤值守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蚊子关。一同守堤的叔叔阿姨们年龄都挺大的,夜深了都容易犯困。我们年轻人精力充沛,正好顶上,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毕竟防汛容不得半点马虎。

▲汪派和乡亲们一起夜间大排查

有一种力量,叫“我是党员”

我们村防汛队伍的负责人蔡思,在汛期中始终同数百名护堤群众吃住在一起,密切监视水情、汛情,白天冒着瓢泼大雨排除管涌,晚上踏着泥泞道路、打着马灯查险。一天夜里,她晕倒在自己的岗位上,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第二天却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硬是托着病体带领群众保了大堤岿然不动,万无一失。我也劝过她:思思姐,你太累了,当心身体垮了。但她却这样说到——谢谢关心,我撑得住,群众都在堤上没撤,我是党员,不能破这个例搞特殊。

掷地有声的话,让我无比震撼。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分明凝结了一名党员危难关头,对岗位、对群众利益的一腔忠诚。她还经常乐观地鼓励大家:洪峰快过去了,胜利就在眼前!像思思姐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履行着“冲锋在最前面,坚守在最险处”的职责,在洪峰肆虐的日子里,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大堤之上!

▲党员蔡思

新一代,老一代,携手共防大水灾

我们青年突击队的大部分成员对防汛的记忆,仍旧停留在98年洪水的历史和父辈们上堤防汛的记忆中。自己上堤防汛,还是第一次。所以对防汛没有太多经验,最开始都需要叔叔阿姨们带着。如何发现渗水现象,如何分辨堤边的积水是渗水还是雨水,如何快速挖出一条可以排出积水的沟道,其实也都是一门学问。

防汛队伍中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按理说七十多岁本是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他却依然坚守在这里,和我们一样参加防汛工作。老爷爷在干活时,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落。后来我了解到,原来他参加防汛工作已经好多年了,防汛经验很充足,由于身体原因,今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参加防汛了。所以希望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自己的防汛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老两代人,在防汛工作中,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只为堤坝不倒,家园平安。

▲青年突击队一起挖人字沟

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最开始报名参加青年突击队时,父母其实是心有顾虑的,他们深知防汛任务强度之大,所以更愿意我坐在书桌前好好学习。但总得有人站出来,我们自己的家乡,我们不站在第一线,指望谁站在第一线呢?

每天我要上堤之前,母亲总会唠叨十几分钟,其实唠叨的都是相同的内容,“注意安全”、“不要下水”、“跟着大部队一起”等等,可是她还是不厌其烦。最初几天,母亲会骑着电瓶车来看我,后来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她终于答应不去看我了。她会“偷偷摸摸”的在远处看着我,以为我没发现。

你伴我长大,见证我成长路上的一点一滴,我会陪你变老,和你一起经历未来的风风雨雨,我想,这应该是亲情最美好的样子吧。

▲汪派母亲给值守人员送水

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时候,脑海中的一段记忆犹新的回忆,可能已过去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人生其实很短暂,如何把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在面对汛情时,我的回答是,面对风雨、逆向而行,与父老乡亲们一起守护家园——把有限放到无限中去考量,把短暂放在永恒面前去衡量,想一想自己怎么安放有限的青春?参加防汛,对我而言最有意义的莫过于一种崇高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防汛中的苦与累只是短暂的,但这段青春回忆却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将来回忆想起的必然是和乡亲们一起经历的故事,必然是成功守卫家园的骄傲。

▲汪派和乡亲们一起在背水面清除杂草

来源:青春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