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防汛“夫妻档”

入汛以来,嘉鱼县遭遇多轮强降雨,家园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奋战防汛一线的党员群众中,有不少夫妻档,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分日夜,并肩奋战,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赵守超张婉夫妇:多一人就多份力

7月30日,嘉鱼县簰洲湾堤丰收闸分指挥部二号哨棚外,数十位村民手持镰刀,弯腰清理外堤面上的杂草,赵守超忙于其中。

赵守超,1989年出生,新洲村村民,从事海上开采石油行业,听妻子说家中汛情后,立即向单位请假回家防汛。

“我曾因洪水四处逃荒,不想让孩子经历同样的事。”赵守超说,在他还小时,家乡被洪水淹没,父母只能带着他四处逃荒,辗转几处才安定下来。7月3日,他接到妻子电话后,翌日立即坐车赶回,当晚直接上堤值守。

挖沟排积水、除草排险情……上堤后,赵守超没有一丝懈怠,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不分日夜,坚守大堤。7月26日,他接到公司电话,要他回去上班,但看到水位仍未有丝毫降低之意,他耐心与领导解释,坚持留下继续防汛。

“回去工作肯定比现在舒服,但汛情未退,我不能退。”赵守超说。

其实,赵守超坚持防汛还有另一个原因,那便是他的妻子张婉。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守护家园的力量便更强。”当问及为何在一家只需上一人的情况下,还坚持让丈夫上堤值守时,张婉这样回答。

张婉是新洲村支部书记助理,接到防汛通知,她主动上一线,现已坚守近一个月。作为村干部,张婉每日不仅要巡堤排险,还要协调村内人员值班,往往是白班夜班连轴转。

夫妻二人都上堤,孩子怎么办?谈及孩子,张婉眼泛泪花。7月28日,正在堤上排查险情的她,听邻居说其小女儿的手臂脱臼了,她心急如焚,想即刻下堤,但最终选择与家人电话询问,始终坚守在堤上。

“守好家园,坚持到最后胜利。”这是赵守超张婉夫妇的共同心愿。

李泽雄王桔英夫妇:党员就要作表率

不同的堤段,却有着同样的场景。

四邑公堤32号哨所,远处堤坡上,村民手持镰刀,弯着腰前行,仔细地清理着堤上杂草。

“杂草除干净了,才能更好发现安全隐患。”村民王桔英说。今年64岁的王桔英是一名党员,村里号召人员防汛时,她主动请缨。

巡堤查险,对年轻人而言可能不算特别辛苦,但对64岁的王桔英来说特别艰辛。她没有丝毫退却之意,烈日当空,戴上草帽遮阳,弯腰过久劳累,稍作休息继续巡堤,她坚守一线的决心不输任何人。

7月29日晚,王桔英夜间值巡。刚从哨所折叠床上起身,她突然头晕目眩,脚下不稳往后倒,幸好手臂及时扶住墙壁,才避免了摔倒。带班队长见状让其在哨所内休息,可她休息片刻后,坚持外出夜巡。

“我来是守堤的,不是给大家添麻烦的。”王桔英说,既然来了,就要发挥一点作用。

王桔英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时常提醒他人。在历经20多天奋战后,一些村民思想上出现松懈,王桔英及时提醒,紧绷思想之弦。

王桔英的丈夫李泽雄也坚守一线。李泽雄今年66岁,同样是一名共产党员,20余天始终坚守一线。

李泽雄脚部有血栓,长时间巡堤后出现肿胀,虽有诸多不适,但一直在坚持。无论是清渠沟,还是除杂草,或是夜间巡堤,他都冲在前头。

“我俩都是村里老干部,防汛也有经验,这种时候怎能不上?”李泽雄说,自己与妻子有防汛经验,能够起到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李泽雄王桔英夫妇为了防止家人担心,始终未说上堤防汛的事,直至汛情略有消退,才与儿子提及。

孙云峰朱延安夫妇:不获全胜不下堤

来到长江干堤邱家湾险段,空中飘起了细雨,不远处,孙云峰正在排查险情。

孙云峰今年49岁,高铁岭镇石泉村党支部书记。接到防汛通知后,他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并带头奔赴一线。

7月3日,孙云峰上堤巡查,发现外堤杂草丛生,不利于排查隐患,立刻带领守堤人员除草。顶着大雨,弯腰前行,一天下来人十分疲惫,但因雨大且人工效率低,杂草仍剩许多。

为尽快除去杂草,及时发现各类险情,孙云峰与妻子朱延安联系,希望她带上割草机上堤,朱延安一口答应下来。翌日,朱延安约上好友,带着割草机来到堤上。

雨水影响视线,路面湿滑,割草工作困难重重,但朱延安始终扛着几十斤重的割草机,从未说累。奋战两天,任务完成。

“其实她每晚都有值守任务。”孙云峰介绍,妻子每晚还需守水库,虽不想让她如此辛苦,但只要能守好家园,一切都值得。

其实,相较于妻子,孙云峰更加辛苦。他每日除了巡堤排险,还要安排整个守堤工作,休息时间不超过4小时。当出现突发状况时,他更是第一个往前冲。

7月23日,天降大雨,孙云峰巡堤时发现二级平台上有大量积水,假如不及时清理,会严重影响险情判断。孙云峰立即联系两台挖机,组织10名劳力一起开渠排水,他上阵指挥、带头挖沟,连续奋战26小时排干积水。翌日,孙云峰嗓子沙哑,几乎说不出话来,且血压稍稍偏高,同事劝其下堤休养,但被他拒绝。

“本来就有高血压,稍微高一点很正常,我必须守在堤上。”孙云峰说,不管是作为党员,还是村支书,他都没有任何下堤的理由,必须坚守到最后。据了解,孙云峰自上堤防汛后,从未离开半步。(宋文虎 谢燕子)

来源: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