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龚木前:藕田里走出的“发明家”

“我这个野藕,叶子是清香的,反面都有一条红线,里面富含硒、钙等微量元素……”6月12日,记者来到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鸭儿湖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翠绿的莲叶长势喜人,从中探出头来的粉色荷花散发出扑鼻清香。合作社负责人龚木前俨然是一位农业专家,将一株野藕从头到脚,讲解得头头是道。

首次创业失败:

不服输的他,打了场漂亮“翻身战”

1994年,18岁的龚木前步入军营。3年服役,不仅练就他强壮的体魄,更给了他坚韧品质。

从部队退役后,龚木前在深圳某军工企业一干就是5个年头。“当时手头有点微薄积蓄,我就想回家创业。因为父母都是农民,我自小在泥地里打滚,对家乡的田地有感情,便选了农业。”龚木前说,首次创业,他选择的是养黄鳝,由于不懂技术,第一年就将手头的一点积蓄都亏损完了。

龚木前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放弃。他从中总结经验,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前往仙桃、洪湖等地学习科学的养殖技术,向亲朋好友借了30万元,誓要打个“翻身战”。

这一战,龚木前赢得漂亮。背后,是他付出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晚上9点至11点,就蹲在网箱前观察黄鳝的生活习性。在病症发生前期,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并逐一尝试用小鱼、蚯蚓等作饲料,对比黄鳝的生长、进食情况……”在龚木前的潜心钻研下,“挑食”的黄鳝开口率达95%以上,3000多口网箱,年产量达15万斤。他从“门外汉”一跃成为远近文明的鳝鱼专家,附近村民及贫困户都找上门向他学习养殖技术。

情定陆溪野藕:

善思考的他,摇身变作“发明家”

龚木前与陆溪野藕的不解之缘,还要从2015年说起。由于外形“干瘦”,煮出来的汤发黑,野藕当时不大受市场欢迎。陆溪镇村民便将整片整片的野藕挖毁,用来养鱼、养黄鳝等。

从小爱吃藕,且更青睐野藕粉绵香甜口感的龚木前,为保住越来越稀少的当地原生品种,承包下50亩荒滩,将镇上参子湖水库存在百年历史以上的野藕,移栽进去。

为提升野藕的口感、香气、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等,龚木前四处“拜师学艺”,并扎根在藕塘里,用学来的理论知识开展试验:把豌豆梗、油菜杆艾蒿等渥进泥堆,烂成第一道肥;用菜籽饼作第二道肥……这样精心种出的野藕,一投入市场,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带来大批回头客。

第二年,龚木前将基地扩建至200亩,并注册“陆溪野藕”商标。为陆溪野藕设计包装盒,让从前只有稻草“扎腰”的野藕,穿上真空“外衣”。还将头年5.5元每斤的售价,提升至16.8元,很多人都说他疯了。然而,以商品化方式运作,“其貌不扬”的陆溪野藕却以优异的品质走向了广阔的全国市场。

“因销量年年翻倍,基地也在逐年扩建,目前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700亩,年毛收入在300万元以上。今年9月,我的野藕深加工工厂即将建成,除了加工常规的野藕藕粉,经我反复试验的野藕蘑菇将投入种植,全国首条野藕粉丝生产线也将投产。”龚木前说。

目前,龚木前投入40余万元研发的《一种野藕粉丝制备方法》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野藕选种、种植生产的企业标准和地理标志等也已递交申请。下一步,他将继续发扬军人的拼搏精神,将合作社藕池面积再扩大1000亩,实现年收入3000万元,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陈婧 潘健君)

来源:香城都市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